活动来源: 本次活动选自重庆出版社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科学活动方案中主题十四《敲打粘合玩一玩》里各种工具的延伸活动。 在前两次活动中,幼儿收集、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并尝试使用这些工具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对使用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幼儿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中,一个孩子和妈妈到超市购买粮食却不慎将小米、豆豆混在一起的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由此生成出本次活动,体现出工具用处多又多。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体验工具的意义,有使用工具的兴趣。 2.探索适宜的分出各类豆豆的工具,并能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有初步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尝试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多次使用工具将绿豆分出来。 活动难点:幼儿合作使用工具快速将各种豆类分开。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米、绿豆、胡豆、筷子、盒子、碗、汤勺、漏勺、篮子、蒸隔、淘米篮、大记录表一份、工具图片、软泡沫若干、幼儿自己准备的工具。 2.经验准备:幼儿尝试用手分豆豆,发现手累,速度又慢,使幼儿萌发自己寻找工具来帮忙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用工具分胡豆、小米。 l.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尝试怎样分开胡豆和小米。 师:你想用什么工具分出什么豆豆?用这个工具和用手分可能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2.请你选择你认为有用的工具试一试,并记住自己是怎么分的,分时你发现了什么? 3.活动小结。 (1)你刚才选的什么工具?你选的工具能又快又好地分出豆豆吗?你怎么做的?分豆豆时你有什么发现? (2)哪些工具适合用来分豆豆,哪些工具不适合用来分豆豆? (3)看看这些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分出豆豆的工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选择适合分豆豆的工具?) 二、第二次尝试:用工具分开绿豆、胡豆、小米。 1.厨房的叔叔为小朋友煮绿豆汤,请小朋友想办法把绿豆分出来。 师:用哪些工具能将绿豆分出来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猜想分开绿豆的方法。教师记录幼儿的讨论结果并呈现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用刚才讨论的办法做一做,并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3.幼儿尝试用刚才讨论的方法分豆豆,重点引导幼儿多次使用工具将绿豆分出来。 师:你们再试一试,哪些工具一起使用可以一次就能将豆豆分开呢? 4.幼儿讲述自己分豆豆的方法,教师记录并呈现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一看,刚才讨论的方法和你们分开绿豆的方法一样吗?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三、竞赛游戏:看谁分得快? l.幼儿自由分成4组,比赛哪组最先将混在一起的豆豆分开。 师:刚才,小朋友用工具很快地将豆豆分开了,现在,就用刚才的工具和办法进行一个比赛:小朋友四人一组,分成四组,比赛哪组小朋友最先将混在一起的豆豆分开。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分豆豆,了解合作分豆豆的方法:小朋友一起商量如何分豆豆,再分工合作。请小朋友观察,分得快的那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3.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组分豆豆的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与同伴合作的方法。请l~2组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组分豆豆的经验。 4.将分出来的绿豆送到厨房,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认为体现了以下5个亮点。 1.活动内容来自孩子的生活体验,引发了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自由选择工具的兴趣。 2.活动自始至终充满了自由、轻松、尊重、和谐的气氛,我设计的猜想——尝试——求证的过程,尊重和满足了孩子大胆设想、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学习分享、讨论交流的意愿。 3.活动进程清晰明了,层层深入,从孩子的猜想到初步操作,感知到最终探求最快捷的分类方式,精心的设计,力求培养孩子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逻辑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 4 .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关注幼儿的语言、行为,善于捕捉孩子活动时出现的一闪即逝的,有价值的瞬间,引发幼儿的积极互动。 5.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养成教育。活动后,收拾材料与场地,分组活动时注重幼儿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有一些重操作结果的倾向,在以后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 活动评析: 该活动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的猜想——尝试—求证,充分尊重和满足了孩子们大胆改想、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学习分享、讨论交流的意愿。实现了《纲要》提出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和要求。 活动中孩子们“做”得开心,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启发引导得当,师幼互动积极,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们的操作行为和倾听行为的观察培养还待加强。 (点评: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郑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