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教育部全国幼儿科学教案三等奖 学情分析 现代孩子的生活远离了泥土,虽然花生是我们东海县的特产,孩子也经 常吃到花生,但是,有一次,我问小朋友花生长在哪里,有很多孩子说是结 在树上的,而不知道花生是生长在泥土中的。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 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的特产——花生。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内部结构,认识花生。 2.学习从外向内有序地观察。 3.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 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 分析: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除了必要的经验准备外,还通过让幼儿从布袋中用手摸来制造神秘感,使幼儿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2.幼儿探索 (1)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每桌发放一筐花生。 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形特征。 师: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把幼儿对花生外形的感知进行总结。 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同时告诉幼儿: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 (2)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 是你精的,还是你看到的? 怎么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介绍现察结果时,可顺便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分析:幼儿的思维被教师有层次的提问所激活,科学探究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孩子们个个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探究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3.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 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图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根据花生结果时的特点来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分析:本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把幼儿对花生的探究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帮助幼儿对花生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式提问,激起了幼儿更深的探究欲望,进而将花生完整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幼儿。 4.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师:花生可以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 分析:联系生活,让幼儿把科学探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同时让幼儿明白我们吃的食物都有它们各自的营养价值。 5.品尝花生制品 幼儿边品尝边说出所尝食品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