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自称:我只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普通人执著一点,也更懒一点,要做的事情都是真正喜欢得不得不做的事情。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韩寒,居然做到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步。 1999年,在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第一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一名高一学生,他参选的三篇文章《书店》、《求医》和《杯中窥人》全部人选,并最终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他因考试七门课亮红灯,按有关规定留级,重读高一。 2000年,韩寒再次参加 ‘‘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凭《穿着棉袄洗澡》获得二等奖。这一年他的期末考试仍然是七门课亮红灯,后来他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同时出版《三重门》、《零下一度》。 韩寒是典型的偏科生,在语言文字才能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才能平平。而且因为他我行我素地走自己的路,使得他的天赋得以早早地发挥了出来。在人们强调平均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里,韩寒也就有点另类了,所以一个韩寒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评说。褒扬者虽不乏其人,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故而有“韩寒现象” 之说。 对于韩寒的偏科,他的家长也是经历了一个从不能接受到接受的过程。他的父亲在《儿子韩寒》这本书中写道,韩寒因写《三重门》占用了很多时间,学习越发跟不上,以致于高一不得不留级。 对此,韩寒的父亲非常生气,想尽办法要改变他“不务正业”的现状,可是一切都是徒劳。 最后学校找家长商量要让韩寒退学,在这个时候,韩寒的父亲反而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反而做起了韩寒的母亲的思想工作,他认为既然韩寒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逼着他学习也是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让他走自己的路,只要他生存得好,又何必非要一张文凭不可,作家出版社也没有因为他是高一学生没有大学文凭而不出版他的小说。再说知识随时可学,随地可学,不为 文凭的学习也许更像学习、更有价值。 由于韩寒父亲这段话在情在理,也就说服了韩寒的母亲,放儿子一马,让他自己浪迹天涯。是啊,对于韩寒这样有个性、才情的孩子的确应该让他走自己的路去,逼他上学结果会是怎样呢?能比现在更好吗? 人各有志,我们何必强求千人一面,在同一个生存模式中自我发展呢!韩寒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成才之路和生活方式,况且他纳税超过10万,有多少和他同龄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