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李开复为人父亲的态度

时间:2014-10-11 17:40来源:英蕊少儿英语网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李开复小时候的故事,他谈起自己小时候时说,在他5岁的时候,他告诉父母亲自己不想读幼儿园了。如果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亲,可能会说不行,我认为你应该继续读,或者你不该再读
李开复小时候的故事,他谈起自己小时候时说,在他5岁的时候,他告诉父母亲自己不想读幼儿园了。如果是现在的大部分父母亲,可能会说“不行,我认为你应该继续读”,或者“你不该再读了”。但李开复的父母把这个决定权交到他自己的手上。
 
他们一方面告诉李开复,如果你去读一年级的话,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学生,与你同龄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诉他,当然,你要去读也可以,我们认为你可以学得更快,成长得更好,还告诉他如果考试过了就可以读。父母对他讲清楚事情的利弊,让他自己决定。
 
李开复就是这样从小就学会独立自主的,而他对自己两个女儿的教育也是如此。他认为,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有顾虑,也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比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而是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应该多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有一段时间,老师认为李开复的大女儿太害羞,在学校不敢举手发言,李开复决定帮助女儿开朗起来。于是,他就把自己在比尔_盖茨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女儿听,想借此鼓励她敢于发言。当时女儿就同意试一试。于是,李开复和女儿一起制订了一个可衡量的、更实际的目标:女儿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再慢慢增加举手次数。一年后,老师向李开复反映,女儿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
 
李开复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他说:“我深信,在正面鼓励、包容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成为一个包容别人、积极向上的青年,所以我尽量用正面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李开复认为,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要让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李开复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启发,也需要管教。孩子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自省。他给孩子们的“规矩”定律有4个: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已知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虽然李开复为两个女儿制定了一些规矩,但是女儿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父亲产生距离感。相反,在家里李开复总是和两个女儿打成一片,就像她们的朋友一样。
 
“我爸爸是个很好笑的人,他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小女儿德亭7岁时这样形容自己的爸爸。
 
李开复也曾经自豪地说:“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爸爸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我有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我尽量花时间陪孩子,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谈心里话的父亲。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应该学会怎样做孩子的好朋友,做她们的玩伴而不只是一个指导者。”
 
李开复将自己当成孩子们的玩伴,同时在与孩子们玩耍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引导了孩子,给孩子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这种教育的方法无疑是成功的,当然这也渗透了李开复的心血。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他眼中作为父亲的李开复:“女儿房间的天花板上弥漫着一片淡淡的蓝色,挂满繁星。李开复告诉我,这些星星都是自己一个一个地贴上去的。我当时心里感受到一阵震撼:这种充糾和标新立异的努力,正是美国精神的写照。但是,只有中国式亲情,才能如此一丝不苟而又不厌其烦地呵护家庭。”
 
实际上,正是李开复为人父亲的态度,才让两个女儿对他充满了崇拜和尊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