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滨 蒙台梭利说:“儿童正是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的对象通常是在幼儿眼中具有较高地位、具有权威性的人。其中,幼儿对教师具有最强烈的认同感,甚至是迷信。在幼儿园中,一个教师几乎没有什么私密的空间,因为总有一双双小眼睛在注视着你。 于是,我们总会看到:一位教师吃过午饭无意间给同事递上一张纸巾,有几个孩子吃完饭也给同桌的小朋友递上纸巾;一位教师张口闭口“亲爱的”,小孩子也“亲爱的”、“亲爱的”互相称呼;教师们每天和睦相处、互助互爱,天冷为休息的同事搭上件衣服,孩子也慢慢懂得了关爱。这不是刻意的教育,但却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用中国的成语表达就叫做“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操场上,有几个小朋友手里都拿着一个气球在玩耍,突然变天,教师给孩子们穿衣服。一个小朋友穿完后大哭:“我的气球去哪了?”教师回应:“你的气球没有了。”听完后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这位教师手足无措,只能说:“你别哭了!”旁边的一个教师看到后,摸着孩子的头说:“你想一想,这个气球会在哪里?我们可不可以一起把它找回来?”孩子好似想起啥,高兴地说:“我想起来了,刚才的那个气球我放飞了,飞的时候我还看它飞得好高、好远。” 一个小姑娘问教师:“我想要去玩秋千。”教师看秋千上还有人,便说:“不行,等秋千上的小朋友下来,你才能上去玩!”可孩子还没听完就哭了,教师不解。其实,孩子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听完教师的话,只听到“不行”两个字。如果教师换个方式说:“行,但是你需要等上面的孩子下来以后再去玩,现在这段期间,你先去玩别的,一会我去叫你。”这个问题就化解了。培养习惯就是引导幼儿逐步解决问题和学会等待的过程。 幼儿园里有一大堆塑料管,大小粗细长短各不相同,孩子们自发几个人一组,将合适的管子拼插组成一个长管子。可就在这时,有一组的小朋友手里的管子套不上,而恰恰发现另一组的管子正适合他们,于是,抢管子的战争开始了。站在一旁的教师看到此情景,并没有上前去阻拦,有意识地在一旁观察。这时,一个小男孩大声地说:“别吵了,我有一个主意,我们可以一起插一个长长的管子呀!”就是这样一句话,就将几个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吸引过去了,原本是在抢管子,现在变成了大家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目标,前一秒要激化的矛盾在后一秒就自动解决了。 在幼儿阶段,人际之间的交往主要靠合作性的玩具和合作性的游戏进行。在合作交往中,往往会发生矛盾,教师要学会放手,更多的鼓励信任孩子之间的交往。 以上这些例子和细节,只是幼儿教师每天在日常教学行为中的沧海一粟。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些细节,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无神话,多一分细节的关注,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这些细节就是学前教育进一步提升内涵的增长点。 (作者系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