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幼儿园管理_计划总结_

“我的游戏我做主”

时间:2014-03-31 22:04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在幼儿的自创角色游戏中,教师若能及时给予物质材料的支持,就能促进幼儿游戏的新发展。(禹天建绘) 幼儿自创角色游戏模式迎合了幼儿的需要,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愿望,可以有效

    在幼儿的自创角色游戏中,教师若能及时给予物质材料的支持,就能促进幼儿游戏的新发展。(禹天建 绘)

    幼儿自创角色游戏模式迎合了幼儿的需要,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愿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张华

    为充分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我们尝试了幼儿“自创角色游戏”的模式,在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与确定、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布置、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玩法与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每个环节,都尊重幼儿的自主权,让幼儿做主人,有效促进了其主体性的发展。

    游戏主题由幼儿讨论产生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幼儿自创角色游戏主题确定中,教师不是预先确定或暗示,而是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与需要并予以尊重,同时做出适合的支持与引导,以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游戏主题。

    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言行并捕捉有益信息,支持幼儿自己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例如,万达购物广场刚刚落户我区时,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孩子们来到幼儿园也总会交流起和妈妈去万达广场的高兴事儿,但在交流中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吃特色小吃和赠送的礼物,于是教师加入到幼儿的谈话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后,支持他们开小吃店, 结果,孩子们在班内开起了自己的粥店——“粥全粥到”,并玩得非常火爆、不亦乐乎。

    幼儿在游戏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就是游戏需要的满足和新游戏的产生。因此,面对游戏中的问题或困难,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回答或帮其解决,而是将其变成问题抛给幼儿,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也是促成新游戏的过程。如,在幼儿玩“果汁店”游戏的过程中,有位顾客提出想要冰激凌果汁,可是店里没有,而又正值冬季,店员说冬天不能吃冰激凌,会坏肚子。教师在引导幼儿讨论时,有的幼儿说去过冰激凌火锅店,可以吃冰激凌。于是,在大家的讨论和教师的支持下,孩子们生成了新的游戏——“冰激凌火锅店”。孩子们游戏的激情和主体性又进一步被点燃,既解决了问题,又生成了新的游戏。当然,在幼儿生成游戏主题中,有的主题具有积极价值,而有的则较为消极,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既尊重游戏的想法,又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游戏环境由幼儿自主创设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还表现在相信幼儿的能力,给其自主探索、尝试的机会。所以,在幼儿确定好游戏主题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布置。

    请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地点与空间。一般来说,游戏地点往往是教师预定好的,而自创角色游戏则是请幼儿尝试做出决策,确定游戏的开展地点和空间。而这往往会引起幼儿同伴间的争执——“这儿开好!那儿开好!”所以,就会产生“游戏在哪儿开最好”的辩论。正是在“做出决策→与同伴商讨→确定方案”的过程中,大大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展。

    请幼儿自己进行制作或以物代物,创设游戏环境。传统角色游戏中都是教师布置好环境后请幼儿去玩,而自创角色游戏则是请幼儿自主制作物品或选择玩具以物代物,为游戏开展做准备,真正给幼儿自主决定、布置环境的机会,让其在不断的制作、使用、再制作或以物代物中动手动脑,发展各种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物质材料支持和必要的技能支持。

    教师介入游戏过程要适宜

    游戏过程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优劣。因此,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支持策略要适宜、适当,才能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问题引导式直接介入。当幼儿游戏中发生冲突、争执不休时,教师可直接介入游戏。但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明确问题,用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助推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在“冰激凌火锅店”游戏中,一名顾客来吃火锅,结果满员了,前台工作人员让其在外面等一等。可一会儿,又来了一名顾客看见有空位,就过去准备吃,但刚才的顾客也过来抢位子,结果两人为“谁先来”争执不休。于是,教师走过去询问后说:“有什么好办法,能使顾客知道谁是先来、谁是后来的吗?”于是,幼儿商量出了“给顾客发号、叫号”的情节,结果游戏玩得有序又热闹。此时,若教师不介入可能会引发“战争”或使游戏停止,而教师及时的引导,则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主动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幼儿和游戏的双发展。

    帮幼儿牵线式直接介入。有的幼儿性格内向,往往不会主动寻求游戏角色,也不会主动介入别人的游戏,即使在游戏中也常常处于“闲逛”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将幼儿直接带入伙伴的游戏中或主动给出“意见”,让他们“有事可做”,体会游戏的快乐,激发游戏的愿望。例如,轩轩一会儿走进娃娃家,看看小床、摸摸桌子,一会儿又去小医院看一眼,无所事事地走来走去。这时,教师过来拉着她的手说:“今天娃娃家宝宝过生日,快去做客吧!”这么一说,娃娃家的宝宝和爸爸都跑出来,兴奋地说:“轩轩,快进来,我们在做蛋糕呢!”轩轩看了看教师,一下子跳进娃娃家,他们一直玩到游戏结束。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要为其“牵线”,在幼儿和游戏之间搭建桥梁,或直接给出建议,让幼儿较自然地进入游戏,慢慢激发幼儿主动参加游戏的愿望。

    当幼儿游戏玩伴式间接介入。在幼儿的游戏中,有时会出现“情节简单、重复无进展”的现象,这时教师可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前提下,以幼儿游戏玩伴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角色给其隐性的指导与支持,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小超市”的游戏中,售货员翔翔因没有“生意”而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走过去做出要买东西的样子。翔翔露出了笑容:“老师,你要买东西啊?”“对,买两瓶饮料。老板,你今天怎么愁眉苦脸的?”“老是没人来。”“噢,会不会顾客觉得价格太高?”“不高,我已经打折了。”“可我们不知道啊,你应让顾客知道才行!”“打电话!”翔翔高兴地跑到科学区借了一部手机,给娃娃家打电话:“娃娃家,今天超市的东西打折了,快来买吧!”又到超市外面大喊:“快来买啊,超市东西打折了,打七折了!”小朋友们一听,都纷纷跑来买东西,翔翔忙得不亦乐乎。

    物质支持式间接介入。在幼儿的自创角色游戏中,幼儿总会生出新的游戏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必然要有材料的支持,教师若不能及时给予物质材料的支持,幼儿创造的情节可能会转瞬即逝。因此,游戏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物质支持,促进幼儿和游戏的新发展。教师可提供以下材料:

    一是提前创设百宝箱。即提供盛放各种材料的容器:有工具类材料(如剪刀、胶水等供幼儿制作用的各种工具)、象形类材料(能被创造想象做成别的物体或直接用来以物代物的材料,如一次性杯子、盘子等)和毛胚材料(没有经过加工成型的原始材料或素材,如毛线、瓜子皮等)。这样,幼儿可拿来直接为我所用,发挥其本来的价值,幼儿还可以将其进行创造使用,发挥其别样的价值。

    二是及时提供相关材料,促进游戏顺利进行。在幼儿游戏中,有时会突然生出新的情节和新的材料需要,会出现幼儿向教师求助或自己到处寻找材料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材料支持。例如,在“美美服装店”游戏中,“顾客”买好衣服付钱时,辰辰突然说:“还没有收款机呢?”随后就到百宝箱寻找,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这时教师赶紧拿了些小盒子、塑料板、小飞碟等放到百宝箱里,只见辰辰眼前一亮,迅速拿了一个红色的飞盘放在桌上当起了收款机。正是材料的及时到来,促成了幼儿以物代物想象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机关幼儿园金水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