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韦人看上去与他的同班同学并无两样,爱笑善辩,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但这名初二学生又与许多同龄孩子有不一般的思维:凡事都想弄出个究竟,探索新的求解途径,:韦人说这不是自己天生而来,而是良好的家教——当教师的爷爷培养出来的。 情境教学 三岁识1500字。韦人的爷爷韦启方是广西三江中学的退休教师。他教过成千的学生,可总有许多学生令他惋惜:比如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仍没有自学能力;有的学生只知道接收教师传输的知识, 却不知道触类旁通,更不知道开拓进取。他很想帮助他们,可学生年龄大了,思维方式早已养成,加上条件有限,很难改变。自从有了孙子韦人之后,他就想实践自己的育才计划。 韦人1岁半时,韦启方就把这小孙子接到了身边。他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孙子竟然一个字的发音都不会:而一般的孩子八九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一了解才知道,韦人的爸妈工作忙,白天把他交给保姆带。可保姆是个侗族姑娘,只会说方言,韦人的父母担心孩子跟着学方言,干脆不让保姆教,结果耽误了韦人的语言发展。 韦人来到爷爷身边后,祖孙俩吃睡在一起。韦启方改变了教育方式,启发他的思维,给他讲故事,教他叫爸妈。一周之后,韦人开口了,可他第一句叫的不是爸妈,而是"爷爷"。 韦人开口说话后发展极快,只用一个月时间,日常生活用语就可以随便说了。他对周围的事物极感兴趣。从第二个月起,爷爷便试着教他识字。 韦启方用的方法与众不同,教的第一个字是"烫",正准备教认字的那天,韦人又像往常一样,拿爷爷的打火机来玩, 一不小心打燃了,小手被烫了一下,顿时撅起小嘴哭了起来。爷爷立即抓住机会,在一小纸片写上"烫"字,举到他眼前, 一边读音,一边讲解字意,韦人很快就记住了。这是"情境教学"。 此后,韦人每天的活动就多了一项内容:快乐识字。爷爷所选取的都是他极为感兴趣的事物,如树木、叶子、小狗…… 一个月下来,韦人竟学会了 36个汉字、10个阿拉伯数字和26 个英语字母,并且还会用自己的语言讲出一些字的意义。 韦人过人的记忆力让爷爷十分欣慰。他这时刚好退休,于是与老伴一起当起了孙子的家庭教师,把孙子当成一件"作品"来雕琢。一年半后,3岁的韦人已认识1500多个汉字。没人陪他玩时,他可以一个人拿起一本书读故事。别人都夸韦人是"小神童",可当爷爷的非常清楚,只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对路了。 情商培养 家庭实验室。每天清晨起床,韦启方先给孙子上四五分钟的识字课。吃完早餐,就推着一辆旧自行车带韦人出门了。爷孙俩的目的地几乎不变:天天都去柳侯公园。但无论是来去的路上还是在公园里,祖孙俩都会去找些有趣的东西来研究。 韦人不停地问:"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树枝自己也会断吗?""蚂蚁怎么天天都在跑步?"爷爷耐心地逐一解答,百问不厌。可韦人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却常让爷爷犯难。 "爷爷,你不是说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吗?" "是呀。" "现在还有低级动物呢?" "当然有啦,比如说蚯蚓。" "那么这些低级动物什么时候才能进化到高级动物?" 爷爷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但他坦诚地说:"这个问题爷爷真的不知道,但我马上去找答案。" 于是去翻书查资料,还去请教了一位生物教师。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才将这个问题解答清楚。韦人从中不仅仅学到了生物进化知识,更体会到了突破难题后的成就感。这是"情商培养"。 有一次,祖孙俩一起去柳江游泳,韦人发现江里有很多水草,兴趣又来了:"爷爷,你说过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水草也是吗?" "应该吧?"爷爷一时也有些说不准。不过,实验可以说明一切。他从河里扯回一把水草,种在水槽里,然后用漏斗收集水草放出的气体。 韦人至今还记得这次实验:"我们从早上8时将水草放在窗台阳光下,一直盯着看。大约9时,水草开始在水里吐泡泡。再过了一个小时,水里像放鞭炮一样,连着冒出一串串的水泡。" 他们把点燃的木棍伸进水草吐出的气体里,火很旺。爷爷趁机告诉他: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它是人的救命气体。尚未上小学的韦人,从此知道了另一个道理: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韦人对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爷爷为他在家里建了一个基本的理化实验室。如今,这个实验室已建成一定规模,基本上能满足中学的所有实验。仪器中有直接从仪器店买来的,也有自己动手做出的。 韦人几乎将买玩具的钱以及玩玩具的时间,全花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放大镜就已用坏两台。在这个实验室里,他写出了《水草也能放出氧气吗》、《消除炊烟污染》等小论文,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 因材施教育出英才 家庭实验室虽然很小,可对韦人来说,那里面却潜藏着无穷的奥妙。他渴望通过它们来揭开所有的奥秘,但他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又是极有限的,如何才能完成自我的突破? "他自己很会寻找突破。"韦人的班主任说。有一次,一位老德育专家给他们上课,分别拿出红、黄、绿、蓝、橙、紫六色纸板,问分别代表什么心情。韦人指着橙色说:"代表失敗。" 而众多人认为这是代表成功与收获的颜色,韦人坚持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他引经据典,最终将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击破。他独特的思辨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学校根据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鼓励韦人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多去钻研个人爱好。 这一鼓励使韦人得以更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方面,进步更快。韦人正在研究一个智能机器人。这个研究是从初一上学期开始的,现在还仅是一个雏形。"我的知识太有限了。"韦人感慨地说。要赋予这个机器人思维和智慧,还须具备很多的计算机知识和人文知识。他现在每周去参加两次计算机培训课,还要自学心理卫生知识。 韦人的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告诉过爷爷,但爷爷说早已知道他的想法。韦人从小就十分爱好计算机,他还不到7岁,家里就添了一台1万多元的计算机。买回来没多久,他就一个人在房间里捣鼓起来。大家都以为他在玩电脑游戏,也没在意。可后来进去才发现,他将主机和显示屏拆得七零八落,电子元件到处都是,正摸索进行重新组装……从那之后,韦人对计算机的兴趣很快就从基本元件发展到"智力"上,他的目标是如何用电脑来体现人脑的意识。爷爷心里明白,这些现代知识早已不是自己所能教授的,要依靠学校教师指点教导。韦人进入十二中后,爷爷便将教育的"接力棒"交给了学校,自己只是在一些难题难点上,与韦人一起分析探讨。 凭着良好家教打下的扎实功底,韦人进中学后得心应手。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步更大了。他不仅被评上"广西十佳中学生",还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基金奖",并以优良的品格及优秀的计算机成绩,作为广西初中生惟一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 韦启方说,孙子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后,很多人向他取经。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顺着孙子的思维进行耐心引导启发,而不像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说 "不知道"、 "别烦我",甚至认为孩子的一些提问可笑可气,出手动粗:如果家长都能用心教育孩子,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是自己的义务责任去做,他相信,很多孩子都会顺利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