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西蜀的丞相,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于世,人称“卧龙”。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刘备父子建立蜀国。 诸葛亮小时候聪明好学、出语不凡,被人称为“神童”。6岁时,他被送到当地最有名的水镜先生那里接受教育。 在读私塾时,学校养了一只公鸡,是先生用来报时的。先生讲课很精彩,深入浅出,牢牢抓住了弟子们的心。小诸葛亮听得人了迷,多么希望先生多讲一会儿啊。可讨厌的公鸡一到中午下课时就叫起来,天天如此,非常准时。只要它一叫,朱生就宣布下课,让大家放学回家。小诸葛亮恨死了这只公鸡。 回到家里,小诸葛亮还在恨那只可恶的公鸡。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母亲发现儿子闷闷不乐,就关心地问:“儿子,你怎么啦?” 小诸葛亮便把公鸡的事讲了一遍。然后他问:“娘,先生的那只大公鸡真讨厌,我想多学一会儿,它都不让。它为什么一到时就叫呢?怎样才让它晚点叫呢?” 母亲听后,轻轻地笑起来了。她说:“这好办啊。先生的公鸡一到时就叫,那是人调教的结果。要想它听你的,你也可以调教它呀。” “那怎样调教它才好呢?” “那就看你怎么动脑子了。”母亲一边淘米一边说,“只要肯动脑子,任何事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好好想一想,也许就能把办法想出来。” 小诸葛亮眨巴着眼睛,看到母亲手中的大米,忽然眼前一亮,一个“收买”公鸡的办法就产生了。 第二次,小诸葛亮用小布袋装了一点米就出门了,以后天天这样。从这天开始,先生的公鸡就叫得不按时了,越叫越晚,没有规律。甚至中午时间早过了,先生还在滔滔不绝地给弟子们讲课呢。 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先生开始留心他的鸡。一到以前报时的时间,他发现那只鸡站到窗前做出准备叫的姿势了,但这时有个学生悄悄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一见到米,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而那个学生正是诸葛亮。先生大怒,训斥道:“你小小年纪敢戏弄先生?” 小诸葛亮连忙向先生道歉:“对不起,先生。你讲的课非常好,我害怕公鸡叫起来打搅你,才故意让它晚叫一会儿。” “哦,你原来是为了想多学一会儿?”先生原谅了他,“好吧,你愿意的话,放学后可以来我家里,我会给你讲习功课的。” 小诸葛亮闻言,高兴地笑了。 诸葛亮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启发他自己动脑子、想办法,远比把答案直接告诉他更有价值。.:孩子的大脑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开垦这片“处女地”的方法,: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