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基本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天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这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良好土壤。 幼儿园科学教育就是强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主动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育并不神秘,幼儿观察蚂蚁搬家、拾落叶、思考螃蟹与蜘蛛的相同与不同、记录天气的变化,等等,都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幼儿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幼儿头脑中多了许多问题,期待着找到答案。 在操作、探索、思考中,幼儿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又不断被满足,产生新的好奇,好奇的探索逐渐成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成为幼儿终身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好奇心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概括,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 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自然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学习观察方法,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现象的兴趣的教育方法。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最基本的方法。 操作实验法。 操作实验法是在教师有意创设的条件下,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使物体的特性或变化明显呈现出来,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事物与现象的教育方法。 种植与饲养。 种植与饲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对幼儿认识动植物,喜欢动植物,形成爱护自然和关心自然的情感有重要作用。 科学教育游戏。 科学教育游戏是指用沙、土、树叶等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进行的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包括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图片游戏等。 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活动,操作和探索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重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多种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物体。 这样,幼儿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感使科学教育活动由被动的“要我学”成为幼儿主动的“我要学”。玩沙土的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去自由探索、操作,目的就是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去感知,去体会,去感受探索的乐趣。 科学活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建立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要提供给幼儿更多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在操作和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科学发现包括结果和过程两部分。科学发现的结果是科学的定理、定律等知识。科学发现的过程是指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所进行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观察和思考中发展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重演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它是科学发现过程的简约化和典型化。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发生在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作用之中。 因此,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创设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条件,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学习。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亲密的伙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此过程中幼儿发展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对自然、科学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设计都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只有生活化的内容才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最想探索的。活动安排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与现象。 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科学知识与经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除了设计好的正规的教育活动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布置、生活中的事件,停电了,刮风了,等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机会。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在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协调努力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