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教育部全国幼儿社会教案优秀奖 学情分析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往往有依赖家长、老师的心理。我班幼儿入园才2个月,在集体生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有的幼儿不敢动手,有的幼儿不愿动手,有的幼儿不会动手。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阶段,我们将鼓励与指导幼儿独立地换衣服、换鞋,以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小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月的主题活动是“我真能干”,是“小老鼠造房子”即幼儿学习穿开衫的后续活动,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活动。在设计中,我注意将本身很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转化为幼儿乐意参加的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自理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感受自我服务和操作带来的成功和乐趣。 2.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拉链的操作方法,发展手掌和手指尖的协调动作。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挑选若干有图案的布料,剪成20厘米左右的方布,将每块布料对剪,将对剪后的布料的内侧各缝上拉链。 2.环境准备:幼儿的座位呈“U”字形排列,操作材料放在座位的后面。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发兴趣。 教师用游戏的口吻进行启发式提问。 小朋友们都很能干!会自己穿衣服、穿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拉链宝宝变魔术。(教师示范“拉链变魔术”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睁开你的眼睛,看一看,变出什么啦? 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吗?(拉链拉起来) 怎样变会又快又好?(找到一样的花布,拉链对齐再拉。) 小结:先找两块相同的花布拼图,拉链对齐,一拉到底。 分析:小班幼儿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变魔术的方法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兴趣,充分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孩子闭上眼睛,教师变魔术,这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寻找魔术的秘密在哪里,观察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拉链和可以配图的布,自然就引出了活动的主题。 2.幼儿积极尝试,参与活动 (1)尝试给花布找朋友 桌上有很多花布,找找看,哪两片花布是好朋友,把它们放在一起可以变魔术吗?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给予适时的指点) 分析:幼儿都是好奇、好动的,在观看了魔术之后,已经忍不住要动手试试了。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练习为花布配对,为学习拉拉链做准备。 (2)集中探讨,教师点拨。 你找到了吗?你找到的图案是什么?(天线宝宝、瓢虫、娃娃……)你是怎么找到的?(找一样颜色的,拼起来是一个图案)你成功了吗?(成功、没有成功) 教师请成功和没有成功的幼儿分别示范,大家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快就成功了?(拉链对得很齐、力气很大) 他为什么拉不上?(拉链没有对齐、拉链头没有找到) 教师用儿歌的方法示范如何拉拉链: 拉链宝宝,对对齐;小汽车,停车站; 拉链宝宝,钻进车;钻啊钻啊, 钻到底;嘀嘀嘀,小汽车开了。 大家一起和老师唱儿歌吧,等会拉拉链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 分析:有一部分幼儿曾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过拉拉链,另一部分幼儿也曾接触过拉链,但是他们的经验是凌乱的、不完整的。拉拉链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技能,而且是比较单调的活动。教师选择用简单、形象的儿歌,把拉拉链当做好玩的游戏演示给孩子看,使幼儿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拉拉链的方法,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把单调的技能赋予了童趣。 (3)幼儿自由尝试,鼓励幼儿交换材料多次尝试。 你的小汽车开到顶了吗? 这些小汽车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每辆都去试试。分析:由于孩子之间存在能力差异,有一部分幼儿获得了成功,也有一部分幼儿在操作中遇到了困难。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尝试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孩子战胜困难。交换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幼儿对新的材料充满了兴趣,因为只有兴趣才能引发幼儿的积极参与。通过不断地交换,让幼儿得到多次锻练的机会。 (4)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拉链练习。 小朋友真能干,已经学会了变魔术,旁边还有很多的拉链宝宝需要你的帮助呢!赶快去把衣服、鞋子、包上的拉链也拉上吧。 鼓励已经成功的幼儿到周围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操作,获得成功的乐趣。 3.延伸活动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拉链?(衣服、裤子、被子……) 我们已经学会了拉拉链,以后再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动手。 教师把这些材料放进区角,鼓励幼儿有时间的时候去练习使用。 分析:教育回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为生活服务的。最后,结合生活询问幼儿“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拉链?”鼓励幼儿说一说。并将这些材料放进区角,还可以投放其他有拉链的生活用品,让幼儿平时练习,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不是在一两次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还要靠平时的练习和巩固。在本活动中,没有学会的孩子可以在区角中继续学习,学会的孩子可以继续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