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然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祖父母照顾他和妹妹的生活。刚上初中时,曹宇然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还处于中等偏上,可自从他迷上网络游戏以后,情况就有所变化了。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常常夜宿网吧。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时,他与周围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是避而远之,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而且经常发生进校后又逃课去上网的情况,曹宇然的父母对此非常焦虑。 曹宇然的情况是一个很典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t很多有“网瘾”的青少年常常都有相似的原因:缺乏学习积极性或在学业上受挫;不善于与周围的同伴交往。 遍布城乡角落的网吧像一个个美丽的陷阱,使许多学生无心学习、前途废弃。据调査,学生上网80%以上是打游戏,15%左右是交友聊天,真正査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有13%以上的男生很喜欢上网或迷恋上网,已达到了严重影响学习的地步。一到寒暑假,不少学生通宵达旦地玩电游、上网。网吧已成为目前教育和社会、家庭的一大障碍和症结,也是社会上普遍忧虑的一大社会焦点。 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网络三个魔爪,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由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许多青少年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网上“三魔爪”又被称作“电子海洛因”。 我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网迷们的内心世界去体味他们的感受,但可以想象到他们游离的眼神、涨红的眼睛、疲惫的心理到底有多少精力用于学习。如果孩子爱踢球,一天最多耽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贪吃,一天最多花几元钱;但如果迷上网络,则足以毁掉他一辈子。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用其利而避其弊,积极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 •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 路路刚上初中,学习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妈妈就和她一起在网上查资料,解决问题;有时也看新闻,玩些网上棋类游戏等。家里还安装了最新的“雅虎通”,通过语音系统与远方的朋友聊天。当然,母女之间也有约定:作业没完成不得上网,没有妈妈的允许也不能上网。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家长要学习、了解网络,担负起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完全可以让孩子大胆地接触网络。不妨支持孩子上网,和孩子一起学习上网。当然要制定规则,目的是发挥网络的方便和学习作用,避免网络的危害。 告知孩子网络的危害 有段时间,敏敏上网到半夜12点甚至1点才上床睡觉,这样对身体很有害,而且一旦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后果也很严重。妈妈和爸爸商量后,找他严肃地谈了几次,让他了解痴迷网络的危害,并告诉他要适度上网;同时,父母也进行了一些技术控制:设置了密码,使得他只能在家长许可的范围和时间内上网;父母还通过“历史记录”经常了解孩子浏览了什么网站,去了多长时间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违规就要扣除一些上网时间作为惩罚。现在,敏敏父母采取的措施已初见成效了。 家长不会反对孩子通过网络获得有益的知识,但孩子上网玩游戏往往没曰没夜。这样,做家长的难免要忧心忡忡。坚持“疏”的办法,避免“堵”的干扰,正确引导孩子上网,既不能干扰过度,也不能听之任之。 •网络使用要得当 万万很有经济头脑,会根据每月提供给他网卡的限额合理分配上网时间,不会太出格。家里的电脑,妈妈故意没有装宽带,万万觉得家里的电脑上网速度还不如学校的快,就更愿意去学校和同学一起用电脑。在学校环境中,有同龄人的隐性监督,学习电脑还是令人放心的:当然,妈妈也和他约定,绝对不能上网吧,否则严厉处罚。对这一点,孩子还是能遵守的。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关键看父母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态度应该是:既有自由,又有约束。学习需要时就用一下,不需要就不用。 •做孩子畅游网络世界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一次,12岁的初中生小蚊要编一张环保小报,妈妈就鼓励她在电脑中编辑。妈妈带她一起到网上查找环保小资料,下栽环保图片,最后,她出色地完成了作业。妈妈还鼓励她将自己编写的小报变成“有声刊物”,并让她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远在美国的小表哥。当她收到来自远方的称赞时,别提有多高兴了。为了避免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的危害,妈妈做了一些防范措施:安装了控制软件,预防和过滤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 现在的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来源:《放手,让孩子更优秀》作者: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