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一般到了三岁以后,孩子对爸爸的注意会越来越多,信赖也逐日增加。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孩子的醒世意识(开始对世界与事物的了解与认识)会逐渐从朦胧走向明晰,这时由于妈妈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往往比不过爸爸,孩子就会学习或模仿“爸爸这个”、“爸爸那个”,并且会有“我去问问爸爸”、“爸爸这样可以吗”等的意识,从而自然而然地让自己对爸爸的行为从好奇产生认同。 这表明,父亲的存在是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跳板。有研究发现,杰出人物的成功,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站在了父亲的肩膀上。因此,爸爸的人生经历越丰富,孩子的成长就越快越好,爸爸的存在及良好阅历对孩子将来获得社会上的成功影响巨大。社会生活如此,家庭生活也是如此,爸爸对孩子将来家庭生活的幸福也同样影响巨大。 满秋7岁那年,他的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由于担心后爸对孩子不好,就一直没有再找,决心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家里没有男人,妈妈为人处世非常谨慎小心,唯恐惹是生非,尤其是很少让满秋抛头露面,一是怕孩子不会做事,二是怕孩子吃亏。 这样一来,除了上学外,满秋就很少有机会一个人出去做事。为了生计,妈妈平时总是在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带他出去玩。可以说,满秋几乎是在妈妈的翅膀下护着长大的。满秋长大后的行为却令妈妈非常烦恼,越来越表现出女性化的特点:从不愿独立外出办事儿,胆小怕事,见到生人就躲。由于从小缺乏父爱,他身上也缺乏男人应有的勇敢与刚毅,更没有大部分男孩那种豁达开朗的性格。眼看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可是,交友与择业似乎成了满秋无法突破的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