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东东与大智平时是一对好朋友,经常一起玩游戏。这天,他们为了一件玩具吵了起来。争吵之中,东东在大智的脸上抓了一道伤痕,大智也不甘示弱地抓伤了东东。由于幼儿并没有向老师报告这件事,老师完全不知情,直到双方家长来接孩子时才发现各自孩子身上的伤痕,于是两位家长便吵了起来。老师则认为孩子已经交到了家长手中,幼儿又不曾向她报告,故置身事外,并没有进行调查和劝解的疏导工作,导致双方家长越吵越激烈。东东家长甚至恐吓大智家长说:"如果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你的孩子也别想活!" 结果大智家长因为这句话感到既害怕又担心而报了警。 纠纷发生时园长没在园里,第二天早上他获悉此事后,立即先向两位幼儿的负责教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把两位幼儿叫到办公室来,检查他们的伤势,详细对证事情发生的经过,了解他们在事情发生后的反应。园长发现除了伤痕还没有痊愈外,这件事对两位幼儿的心灵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于是,园长约双方家长面谈。园长先代表园方向他们道歉,并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分析双方家长的争吵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报案如何使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升级,让家长意识到这样并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沟通.玖方家长彼此的敌意少了,关系也渐趋緩和.同时家长也表示觉察到孩子昨日的确寝食难安,失去了原有的天真与活泼,看来孩子的身心的确受到了不良影响。一番"酌后,家长们都表示愿意销案和解,冰释前嫌。 东东与大智看见双方家长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心中的恐惧与不安顿时消失,脸上又露出灿烂的笑容。这起;申突与纠纷在园长的耐心调解下,终于圆满解决。 1.幼儿家长之间的争吵,教师应该干预吗? 2.应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案例分析 教师作为幼儿园中承担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幼儿在园中的活动负有直接责任。虽然两位家长的争吵发生在幼儿离园后,但是争吵的原因却由于幼儿在园中发生的争执。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岗位责任意识,在两位家长争吵激化之前把握时机,向他们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安抚两位家长的情绪。教师对两位小朋友平日里的友情也很清楚,所以应告诉家长,小朋友之间的争执很快会化干戈为玉帛,希望两位家长理解,不必太在意孩子间的矛盾。 因为家长不是幼儿教育的专家,所以教师还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连接点是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两位家长的争吵以及后续的报案已经影响到两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所以教师更加有义务干预。孩子间有争执,家长不能一味护着自己的孩子, 而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行为后果,习得社会适应性。把小事扩大化,甚至报案,导致儿童精神紧张、害怕,不仅影响了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影响幼儿习得社会适应性。总之,不论是出于坚守岗位职责,还是出于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教师都有责任干预两位家长的争吵。 为了促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避免上述事件的再次发生,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一旦遇到纠纷情况可以交给委员会处理,使家长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还能交流育儿经验。幼儿园遇到一些需要与家长商量的事项,也可以直接找家长委员会进行协商。另外也可以多开展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教育活动,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比如春游、秋游等,还可以开通网上交流渠道,解答家长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疑问,增进互相的了解与信任,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 除了开通上述家园交流渠道,幼儿园还应该注重提高园长和教师的素质。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幼儿园与家庭关系的处理方面,园长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教师是幼儿的直接监护者和教育者,直接面对家长,是家园沟通的桥梁。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培训,加深园长和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运用更多灵活的教育方法,配合家庭教育,使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的形式了解儿童的家庭状况,指导和帮助家长解决教育疑问。 家长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关系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家长必须清楚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因而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学习各种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的教师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遇到各种教育问题,家长要先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再提意见和建议,任何行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