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幼儿园管理_经验交流_

幼教老师对孩子的问题要有专业视角的理解

时间:2014-03-09 10:13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1.当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应当如何处理? 2.教师与家长应当如何沟通? 3.对幼儿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应当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教师对孩子的问题要有专业视角的理解: 教师作为专
1.当幼儿出现行为问题时教师应当如何处理?
2.教师与家长应当如何沟通?
3.对幼儿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应当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教师对孩子的问题要有专业视角的理解: 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要正确对待和认识幼儿的种种不良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幼儿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还没有发展完善,学前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幼儿往往存在"自我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没有"物权"的概念,分不清"我的"、"你的",会出现拿别人的东西却没有意识到行为错误的现象。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家庭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幼儿拥有物品这一问题上的过度溺爱或者严格,都可能导致幼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对幼儿过度溺爱和满足可能会让幼儿对所拥有的物品没有概念,将别人的东西也视为自己的; 严格控制或拒绝幼儿获得想要的物品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可能造成幼儿的自卑心理和虚荣心。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贸然地将幼儿拿别人的东西判断为"偷窃"行为,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这样会给幼儿幼小的心灵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当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教师首先要看清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妥善处理。要讲究教育策略,既不能大动肝火、责骂、羞辱,甚至体罚,也不能放任自流,不了了之,而必须根据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正面教育。
 
教师对田田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识到田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是由于平时对物品的要求在家里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但教师一开始的处理方式仅仅是向家长说明田田的行为,让家长去教育和管理孩子,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途径,也没有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结果导致家长最初的误解和不配合。

家园的良好沟通和密切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除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教育外,园管理者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集体活动、家长讲座等方式,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园内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情况。通过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宣传指导,提高家长的^育能力。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同时需主动与家长沟通合作。
 
另外,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大多数家长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参加家校互动活动,因而除了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及日常随机指导。

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技巧和方式,避免单一的工作方法。比如案例中,一开始教师直接向家长指出幼儿的问题,但没有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或不够优秀,这种直接的做法不仅会伤及家长的面子,还会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告状或者推卸责任,不利于解决幼儿的问题,还有可能引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所以,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中,要从情感人手,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与家长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一同分析幼儿不良行为的危害,找到幼儿行为产生的内部根源。

可以看出,教师改变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后,家长的态度变得缓和了,也改变了以往对孩子行为的放任态度,认识到孩子拿别人东西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主动向老师请教如何改掉孩子的习惯。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家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案例中能够看出,同样的事情,同样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表明, 交流方法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或"化干戈为玉帛";方法不当,只会使问题复杂化。交谈是一种近距离的沟通方式,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多沟通、多体谅,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必定是双赢的。在遇到幼儿拿别人东西的情形时,以下几点需注意: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辨别能力,面对其他小朋友的投诉,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仔细调查,弄清楚幼儿是否如别的小朋友所说拿了别人的东西,而不应直接惩罚。要分清楚各种状况,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避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其次,在仔细调查确认孩子确实出现了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之后,家长或教师应该听听孩子的说法和解释,了解孩子行为的深层原因,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根据具体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对策。案例中,幼儿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于家长对幼儿拥有物品的限制过于严格,孩子很少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于是对别人好玩的东西也渴望能够拥有,就产生了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最后,家长和教师要针对幼儿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案例中教师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比如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留意孩子的行为、用小故事来教育孩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孩子做幼儿园"失物箱"的管理员等,这些做法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幼儿改正了随意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