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成才的故事不是神话,从早教到早慧的柴静,2岁时,母亲开始教她识字,4岁进入小学,13岁时接触到广播,15岁到湖南长沙读大学。
柴静的妈妈是个坚强独立的女人。由于姥姥去世的很早,年幼的母亲一直担负起家中的大小事务,除了为姥爷和舅舅做饭洗衣服之外,还要刻苦读书。那个时候,母亲的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在母亲17岁时姥爷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舅舅正远在外地念书,为了不耽误舅舅的学业,是母亲一个人强忍悲痛处理了外公的后事。19岁那年,柴静的母亲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此后不到10年,因为教学业绩突出,她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不久又被任命为临汾某小学校长。在这期间,柴静的妈妈结识了善良执着的父亲。
2岁时,母亲开始教她识字
在柴静的出生之后,柴静的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很少能抽出时间照顾小柴静,但身为教师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怠慢对小柴静的教育。但身为教师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怠慢对小柴静的教育。在柴静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母亲用纸板剪成四四方方的卡片,在正面写“日”、“月”、“水”等字,背上写上这些字的汉语拼音。母亲把做好的认字卡片用绳子穿起来,做成一串特别的项链,套在小柴静的脖子上,让小柴静拨弄着卡片,提高学习认字的兴趣。当别的孩子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聪明的小柴静在母亲的培育下,已经认识了很多字。
4岁进入小学
由于孩子识字比较早,柴静4岁就进入小学了,为了照顾小柴静的生活和学习,母亲把柴静带到自己任课的班级,让她坐在最前排,和其他7、8岁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虽然母亲也知道柴静可能听不太懂,但仍让她坚持听课,每天放学回家还背诵和默写课文,即使柴静对很多课文似懂非懂,她还是会兴致勃勃的阅读它们。 再稍大一点,母亲就开始为柴静订阅各种儿童报刊。并在家里腾出一间小屋子为她当作书房。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柴静都会自己拿着小板凳坐在小书房里看小人书《岳飞传》。柴静对文字的敏感与生俱来,小小的年纪,对所有写字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无论是父亲订阅的《中医杂志》还是母亲的函授书籍,她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13岁时,接触到广播
在柴静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调换工作,全家人都跟着她搬到她所执教的学校。小柴静的行李只有两件,一件是爸爸开完药后留下的漂亮小药盒,里面装几枚硬币。还有一件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带着这些东西,12岁的柴静由小学升上了中学。13岁时,柴静接触到了广播。她开始贪恋广播里的热闹人声和深入骨髓的歌。柴静从那时才知道,广播可以给人带来一个如此新奇的世界,那一刻,柴静梦想着能做一个电台的广播主持人,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地方,过上一种另外的生活方式,自己要“更自由,要过和身边的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15岁,到湖南长沙读大学
1991年,15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读大学,对广播的喜爱依然不减,最喜欢听音乐排行榜和谈心节目。后来她终于鼓起勇气,写信给湖南经济电台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尚能表达自己做主播的想法,她说:“可否帮我成就梦想?”这句话促使了这位名主持马上给柴静打了电话,让她去面试。七月份的长沙,天气酷热,柴静借用学校广播站录节目,录完以后,汗水把衣服全都浸透了。面试通过以后,柴静开心极了,她开始做她的第一个节目——《另一种声音》。
第一次坐到真正的演播室里,柴静没有恐惧和紧张,她觉得自己就属于这个地方。此后,她每天都会带一沓稿子和磁带去做节目,整个暑假她没有回家,留在了长沙做节目。那段日子,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常常翻箱倒柜地凑足5毛钱,跑到楼下买一袋最便宜的方便面,计划着吃一整天。长沙很大很热闹,但是无亲无故的她却倍感孤独,每天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骑着自行车去做节目,然后再骑车回来。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很快乐、很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