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为他人着想。 阿道夫·冯·拜耳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1905年,因为合成靛蓝,对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小拜耳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科技的发展非常感兴趣。退休后,50多岁的他本应该颐养天年,但他却开始学习地质学。每当父亲学习时,母亲就带着孩子离开,不让丈夫受到干扰。 眨眼间,小拜耳10岁了。生日那天,小拜耳高兴极了。他想,母亲一定会好好为他庆贺的,甚至还会送他一件珍贵的礼物呢。这一天,真是盼得太久了啊。然而,小拜耳发现,母亲似乎根本没有作任何准备,连提都没有提。一大早,父亲就开始自学,连一声“生日快乐”都没有说,母亲也没有任何表示。好几次,小拜耳真想主动提醒母亲,但话一到嘴边,还没出口,母亲就把话题岔开,根本不往生日上提。 吃罢早饭,母亲对他说:“儿子,咱们到姥姥家去。”小拜耳想:难道是到姥姥家过生日?或者,在从姥姥家回来时,母亲再给买礼物?只得跟着母亲去了姥姥家。 在姥姥家,姥姥像往日一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生日的事依然只字未提;生日礼物,更是不见踪影。小拜耳不好意思开口问姥姥,这毕竟是来做客呀,那样问就太不礼貌了。 回家的路上,小拜耳再也忍不住了,他问母亲:“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呀,难道你忘记了吗?” “没有忘记呀。儿子的生日,做妈妈的怎么会忘记呢?” 母亲的回答让他感到吃惊。‘‘你既然知道了,为什么还带我到姥姥家做客,却不在家里庆贺一下?”小拜耳委屈地说。 “爸爸明天就要考试了,你知道吗?”母亲和蔼地问。小拜耳点点头。 “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在家里庆贺,是不是会影响爸爸学习?”小拜耳又点点头。 “孩子,我知道你的心情,很想妈妈为你庆贺一下。可是,爸爸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现在50多岁了,才有这个学习的机会。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将来更不好考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牺牲一下,为爸爸着想?” 听了母亲的话,小拜耳的眼前立即浮现了父亲趴在桌子上自学的情景。父亲学习很吃力,却劲头很高,即使受到冷嘲热讽也坚持自己的志向。对父亲的这种学习精神,小拜耳一向很敬重。他不由得又点了点头。 母亲接着开导说:“你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机光,记忆力好,头脑灵活,如果用功,就会学到许多知识;一旦到了你爸爸这个年纪,学习就会很吃力的。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被人小瞧。” “我知道了,妈妈。” “不过,你放心,等你爸爸考完了,我们会抽出时间,好好为你的生日庆贺一番。好吗?” “谢谢妈妈。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让你失望。”小拜耳高兴地说。 家教点评: 教育孩子从小要理解他人、礼让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当自己的小利益与他人的大利益相冲突时,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其次要学会宽容和谦让,在强调自己的利益时,更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在中国,在许多独生子女中这恰恰是最缺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