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科学活动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是公认的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从小,母亲很疼爱贝时璋,但从不娇惯和溺爱他。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懂得让孩子从小要勤快。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男孩子不勤快,长大没本事嗛饭吃,何况以后还要娶妻生子,成立家庭,不会劳动就不会生活。”为此,母亲经常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洗碗、学织渔网。 母亲从不给贝时淳零花钱,常告诉他:“男孩子养成花钱的习惯不好,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长大了会乱花钱。做一世男人,养家糊口,责任重大,十分不容易。人穷不要紧,只要学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就会渡过难关。” 然而,母亲对穷亲戚却很慷慨。当时,贝家虽然比较贫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母亲从不因为穷而对亲戚和邻居表现吝啬。她乐意为那些更困难的亲戚和邻居助一臂之力。过年时,凡是来家里的客人,母亲都尽量给他们拿一些好衣服,让他们送去典当,换几个钱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母亲说:“亲帮亲,邻帮邻,谁家没个困难?亲戚、邻居就要互相帮助。” 那时,家里的生活比较拮据,吃穿简省,只有到了过年时家里才有机会买点肉、杀只鸡,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就是这些有限的鸡、肉,母亲也只有在来了客人时才端出来,让客人分享。 母亲告诉贝时璋:“我们宁可自己吃得差一点,也要让客人吃好。小孩子要懂得自己吃骨头,把肉留给客人吃!只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这是礼貌。小孩子必须学会讲究礼貌!”母亲的行为,让贝时璋看在眼里;母亲的话,也让他牢牢记在心头。母亲教育贝时璋做人做事,自己也以一颗善良友好的心灵去对待街坊邻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为贝时淳树立了良好的母亲形象。 贝时璋长大后,母亲就送他去读书。母亲虽然文化不多,却懂得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贝时璋能广泛地接触到科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就是得益于父母明白事理、懂得送孩子读书开眼界长学问的远见卓识。 母亲曾对贝时璋说:“儿呀,男人要成大器,就得有文化,阿姆没文化已经苦了一辈子,你一定要给阿姆争气,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后来的事实证明,贝时璋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一辈子都在钻研学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一个有出息的男人! 贝时璋刚开始读书时,既感到新鲜有趣,又觉得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在学校里,他接触了许多古典诗文,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开头几句隽永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李白在另一篇文章中写的“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子清轻,上浮者为天,下沉者为地……”对贝时璋的影响也很深,他开始认识到天地宇宙是自然开辟的,不是神造的。这是贝时璋对自然界生命的最初认识。这为他将来探索生命科学和宇宙奥妙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1915年,12岁的贝时璋被送进当时在汉口德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这个学校不讲宗教、不问政治,只向学生灌输理科方面的知识。贝时璋在这个学校学到了不少关于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和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还读到了一本E•菲舍尔著的有关“蛋白体”的书,这是他对蛋白体的生命意义的初步认识。 贝时璋18岁从同济预科毕业,希望能出国留学。母亲虽然知道供养不起儿子留学,但还是变卖家产,为儿子凑够了800元的费用。母亲的坚决支持,贝时璋得以踏上了探索生命的科学之旅。 在回忆自己生活之路时,贝时璋心中充满了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他激动地说:是母亲把勤劳节俭、宽容厚道的精神留给了自己;我一生都把这个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品德、健康和才能的结合体。教育孩子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正如智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一样,孩子的优秀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开始熏陶,越早越好。对于孩子品德的教育,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父母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说,不注意培养孩子品德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