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把美德留给孩子——谭嗣同的“母教”故事

时间:2014-01-16 07:33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谭嗣同是清末著名的维新人物,参加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一同遇害,并称戊戌六君子。他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
谭嗣同是清末著名的维新人物,参加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一同遇害,并称“戊戌六君子”。他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著有《谭嗣同全集》。
 
小时候的谭嗣同,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徐五缘,对子女的管教极严,不仅在教育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在生活细节上也要亲自过问,决不允许孩子有越礼行为。在儿女眼里,她是一个十分威严的母亲,平时不苟言笑,一旦孩子有了过失,必严加斥责,甚至责打一顿。有一次,小嗣同从书里读到“严父慈母”一词,便认为这个词用颠倒了,应该是“严母慈父”。可见母亲的严厉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母亲之严,多是对待子女的错误,而在其他方面则体现了“慈”的一面。对儿子的日常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她都会认真地教会他们;尤其教育孩子要坚强、自立。小嗣同7岁时,母亲离开北京去湖南。临行前,母亲对他说:“你不要想我,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
 
小嗣同含着眼泪点点头,强忍泪水,一句话也不说。母亲走后,他日夜思念母亲,以至于生病了。一年后,母亲回来,看到他瘦弱的身体,问他是怎么啦?小嗣同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思念母亲。母亲高兴地说:“你这么坚强,能自立了。我就是死了也放心了。”
 
母亲还给孩子们留下了生活俭朴的印象。谭嗣同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重臣,官居四品,按常理,这样的家庭一定锦衣玉食,财源滚滚,但谭家生活却很简朴。他们每顿饭也是只有三四个菜,而且都是蔬菜,少有鱼肉;穿的衣服也是很简单,经常是打着补丁。谭嗣同从懂事起,就看到身为四品官夫人的母亲常穿着一件丝麻衣,前后大约穿了10来年。
 
作为一个“贵夫人”,母亲却劳作不綴,没有一刻清闲。谭家请了一个家塾先生,住所离母亲不远,夜中醒来,经常听到纺车的声音。一天,他问小嗣同:“你的仆人真勤劳,每天晚上纺线至深夜。”
 
小嗣同不解地说:“仆人?我家没有请仆人啊?”先生说:“那我怎么每天晚上都听到纺车纺线的声音呢?”小嗣同这才明白过来,笑道:“我母亲经常纺线到深夜,想必是我母亲吧。”这下轮到先生吃惊了,他感慨地说:“是吗?作为四品官宦人家,这真是闻所未闻的事啊。”
 
谭嗣同虽生于官宦之家,却没有染上懒惰的习惯,这与母亲平时的严格教育和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母亲的严格教诲下,他的性格也像母亲一样坚强、自立、倔强和不屈不挠。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失败的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
 
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生命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回绝日本使馆为他提供的保护。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不久便被捕。临刑时,他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大声喊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铿锵声音,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