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再穷也不能眈误孩子一一陶行知的“父教”故事

时间:2014-01-12 07:26来源:http://yr.89sp.com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实践,提出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陶行知的父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实践,提出“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陶行知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虽然满腹经纶,却不愿趋炎附势,所以一直处于贫穷之中。母亲则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妇女,从早到晚地操持家务。小行知很早就帮助母亲干活,稍大后,又对父亲手里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知道书里有许多知识和学问。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爹,你教我念书好吗?”父亲虽然能够教孩子念书,但他整天忙于生计;如果把他送到学校,家里又拿不出学费来。被逼无奈,父亲告诉他:“孩子,我只能在晚上教你。”从此,父亲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教孩子读书识字。
 
到了读书年龄,眼看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进了学堂,父亲又开始为儿子着急了。他想:像我这样有一阵儿没有一阵地教,孩子几时能学得成啊。万般无奈,他找到邻村小学的方老师商量。方老师博古通今,经常到陶家来串门,与小行知的父亲很聊得上来。父亲希望方老师先收下小行知,学费日后再交。方老师知道陶家的难处,也很喜欢小行知的聪明好学,答应收小行知为徒,免收学费。方老师的教育方法很不一般,他先从人们见惯不怪的自然知识讲起,尽量符合学生的口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0岁时,父亲在外地找到了一份差事,小行知只得告别方老师,随父亲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安家。当地有一个姓许的老先生,学问、人品都不错。父亲把小行知送到许先生那里,并希望先生缓收学费。许先生看到小行知聪明好学,连考了一些难题,都被小行知又快又圆满地回答上了,心里非常高兴,答应免费收小行知为徒。这使得一直担心孩子学业的父亲感到非常快慰。
 
但是,许先生的学馆比较远,约15里路,小行知只能隔3天去一次,剩下的时间在家里自学。小行知对此从来没有怨言,他知道自己能读得上书巳经很不容易了,心里只有感恩。开始,许先生担心小行知坚持不下去,后又渐渐发现他没旷过一次学,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到馆,而且每次布置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
 
有一次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老先生私下对行知的父亲说:“这个孩子又聪明又好学,我教这么多年书也是第一个看到,你一定不能耽误了他啊。”
 
父亲高兴地说:“老先生,你放心。只要他能考得上学,我拼出老命也不耽误他。”

15岁时,陶行知进入教会学校崇一学堂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幵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23岁时,他又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在那里,他选择了教育专业,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坚强的本质,就是坚持到底,决不动摇。人之奋斗,责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产生无限的创造;只有坚持才能超越一个个有限的“障碍物”;只有坚持才能尝到最后的甘甜。顺利了,要坚持,不顺利,更要坚持;贫困时,坚持,富有时,也坚持。坚持、坚持再坚持,是成功的秘诀。
 
陶行知的父亲不论生活怎样,都不耽误孩子读书;小行知不管多么艰苦,照样勤奋学习。这种在生活的磨难面前矢志不渝的精神,就是一种坚强的表现。做家长的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这种毅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