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宋代的大臣,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著名的文学家,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中。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郑氏带着他度日。那时,家里的生活非常艰苦。好在母亲是一位有志气有见地的女子,她不仅靠以纺织维护母子两个人的生活,还决心让孩子读书,好让他长大后能成才,不受人欺负。因为生计困难,交不起学费,上不起私垫,母亲就决定自己亲自来教欧阳修识字、读书。 一天,母亲把4岁的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子,眼看你越长越大了,你不能再玩了,要像富家的孩子一样去读书。虽然咱上不起私塾,但娘可以教你。等你再长大些,娘再想办法送你上私塾。”小欧阳修说:“娘,读书要用纸和笔,咱家有吗?”母亲说:“咱家没有纸,就在地上捕一层细沙做纸,没有笔,就用竹枝代替笔。孩子,从今之后你要认真读书,多读书,长大了才能有出息,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对得起你死去的爹爹。你愿意好好读书吗?”小欧阳修懂事地说:“娘,我一定好好读书。” 于是,母亲拉着儿子来到窗前,挑一根细竹枝作笔,在地上铺一层均匀的沙子,在沙子上面首先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然后对儿子说:“天地之间,以人为本。”欧阳修接过竹枝,也像母亲一样,在沙子上写了个“人”字,虽然歪歪斜斜,却写得很认真。从这以后,欧阳修天天跟着母亲学字背书,每天完成识字任务,还要温习、巩固。母亲还给他讲古代先贤的故事,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鼓励他成为一个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母亲还教他念书,母亲念一句,儿子接一句,在他们的小院里,经常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小欧阳修很聪明,学的东西很快,也记得牢,时间久了,就滋长了骄傲情绪,翅起了尾巴。一天,他只顾贪玩,没完成母亲留给的作业任务。母亲很严肃地把他叫到身边,许久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不断地织着布。忽然,母亲停了下来,递给小欧阳修一把剪刀,对他说:“你过来,把这匹布剪了。”小欧阳修吃惊地说:“娘,你为什么要剪布啊?你好不容易织成的布,一剪断就没法卖了。娘,我不能剪。”母亲这才对儿子说:“你知道好不容易织的布,一剪断就可惜了;可是你不知道,你好不容易读到的书,如果一中断,也是可惜的。如果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知识不能继续巩固,就会荒废,长大了就难以成才啊。”母亲的一席话,让小欧阳修感到了脸红,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对母亲说:“娘,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贪玩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更加发愤读书,从不懈怠。直到他长大成名之后,还保持着勤奋读书的习惯。 欧阳修的母亲之所以能与孟子的母亲并列在一起,就在于她们在'教子方面有共同的特点,即循循善诱、悉心指导。欧阳母亲并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而自甘沉沦,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是以荻为笔、以沙地为纸亲自教孩子读书,这是其伟大之处;面对孩子滋长的骄傲情绪,她不打不骂,也没有痛哭、埋怨,而是用或显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尹断学习的危害=可见,教子之道,在于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