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鲜花,奥赛冠军李鑫没有表现出人们想像中的喜悦,他显得很平静,甚至还像平日一样略带羞涩。他告诉记者,虽然这次再次获得国际奥赛金牌并取得38分的好成绩,但发挥并不好。 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告诉记者,李鑫就是这样的孩子,从不满足。 李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科研单位工作的妈妈就开始带他玩儿童数学益智游戏,在懵懵懂懂中他对数学开始产生了兴趣。到读小学的时候,父母开始有目的地找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让他做,这培养了他的数学能力。1995年,李鑫进人设在华师附中的广东奥林匹克学校,这时他已经在自学高中的数学课程。他在数学方面的才能很快被黄启林老师发现,学校便将他单科跳级至高一。 数学奥赛,万千宠爱集一身,2000年7月22日,韩国汉城,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两位来自广州的中学生。华南师大附中学生李鑫获得第41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并为中国队蝉联团体总分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刚上初二,他就报名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并出人意料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对这个不善言谈的家伙在数学方面的特异功能佩服得不得了,不管同学们碰到什么样的难题,到他那里,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数学怪才”的绰号不胫而走。 读初三那年,他一路过关斩将,从中学生数学联赛的赛场冲到了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集训队跳进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成为当时国家队年龄最小、年级最低的选手,那年他才15岁。但可惜的是,那一年中国因故没有派队参加第39届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李鑫没有创造在初中就拿IMO金牌的纪录。 李蹇举止斯文,外表柔弱,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主张。他痴迷于数学,一方面缘于自幼培养形成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基于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他说:“数学是化学、物理等其他科学的基础,尤其在这个信息时代,很难想象没有数学的存在。”他比较欣赏西方一位哲人说的那句话:“数学和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两项发明。” 在古今中外的众多科学大师中,数学家华罗庚在李鑫的心目中分量最重。 “我最佩服华罗庚,勤勉好学、坚持不懈而又诲人不倦。” 同学们都知道,夺取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奖牌曾经是李鑫最大的愿望,他已经如愿以偿了。不过,小李鑫还有自己的心事,“今年我才高二,明年我还想再次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希望拿第三块金牌。”在我国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队员中,还没有人能够连摘三金。中国国家队一个新的纪录也许将由李鑫创造。刚刚归来的李鑫,除了与老师、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好好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比赛获得更好的成绩作准备。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的李鑫妈妈说,在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孩子玩数学游戏,买趣味数学的书给他看,发现李鑫迷上了数学之后,她就拿一些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给他做。在获得成功后,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更强了,数学考试和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的数学竞赛都得到好成绩。 李鑫三进国家队,二度摘金,小小年纪就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命运之神对他的确青睐有加。很多同龄人对他羡慕不已。戴着沉甸甸的金牌,面对鲜花和喝彩,他透露了自己的“成功秘诀”:指导老师黄启林老师的精心指导,家庭宽松的环境,自己多年不懈的数学训练。 从小学到中学,李鑫不知参加了多少赛事,演算了多少习题。黄启林老师计算过,李鑫所做的习题不下几万套。黄老师和其他老师10多年在数学竞赛方面积累的资料,李鑫全部看过。为了晚上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数学,李鑫放弃了学校的集体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李鑫相信“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会成功。” 一到数学王国中遨游,他就变得专注而宁静,对他而言,—个又一个在别人而言“古怪”的数学难题更多地是意味着乐趣。数学锻炼了他的思维和人格,使他自信而坚毅。两次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并不觉得很紧张,对国外陌生的环境也能泰然处之。 但抽象的数字和单调的公式并没有将他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他的世界照样色彩斑斓。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喜欢看电视,尤其关注体育赛事。2000年欧锦赛期间,他正在北京接受艰苦而紧张的赛前集训,但他还是禁不住诱惑,忙里偷闲将意大利和法国队的比赛尽收眼底并和伙伴们品评一番。 第40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李鑫取得国家队最高分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