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五月的一个早上,刘佳叶小朋友一大早就跑来对我说:“杨老师,昨天我帮妈妈整理房间,妈妈奖励了我5元钱,我到超市买了一支1元钱的铅笔,还剩下4元钱。我把剩余的钱都捐献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听完之后,我一边慎重地将佳叶手中的钱放进“爱心箱”,一边回味着佳叶一股脑对我说的那些话。突然,脑海里豁然开朗,前几天的疑惑顿时解开:在大班的数学活动中,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教学模式枯燥陈旧,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回顾《纲要》精神:“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超市购物这一生活现象中,人们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就是数学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吗?于是,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操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初步尝试计划购物,萌发合理消费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钱币(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饮料、学习物品、零食若干(保证物品的卫生)并贴上标签(价格为10元以下);收银机4台。 2.六类物品分类标志,超市货架12个;购物篮每人一个,自制奖品10个。 3.购物计账单、水彩笔、幼儿答题卡,幼儿每人一套。 活动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活动难点:正确进行购物记录。 活动过程: 1.以超市经理招聘员工的形式,复习物品分类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 (l)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正确将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按标志将物品放在货架上。 幼儿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动作又快又好的幼儿可聘为优秀员工。 (2)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加减法答题卡,幼儿抢答。根据幼儿答题情况招聘4~5名收银员。 2.邀请智慧顾客,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条件:会记录购物记账单,能遵守超市规则,文明购物。 总经理讲故事“马大哈买西瓜”(自编),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3.游戏:超市购物乐。综合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将幼儿分为收银员和智慧顾客两部分,每位顾客发10元钱购物。每次可购1~2件物品,顾客选好物品后,收银员和顾客一起计算一共用了多少钱,收银员将正确钱数找补给顾客。每次购物后,顾客要记录购物记账单,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购物。 4.交流讨论:我的购物记账单,评选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l)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记账单,根据幼儿记账情况,了解幼儿的加减运算情况。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钱买的物品样数多,有的小朋友买的物品样数少? 看看小朋友购买的物品种类是否单一,说说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从而引导幼儿了解计划购物的意义,萌发合理消费意识。 (3)根据记账单的交流展示引导评出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5.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购物品,充分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超市作为幼儿学习的环境,以10以内的加减运算练习为主线,孩子们充分运用有生活经验进行模拟活动。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基本上每位幼儿都融入活动中,并且在真实的生活游戏情境中解决问题,在算账、找零钱,记录账单等各种新的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新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巧妙地将幼儿设在不发展水平层次上,每个层次都有新的挑战,随机指导。在分析幼儿记账单时,引导幼儿合理消费、计划购物,自然地将社会与科学两个领域相互渗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将玩学合一,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体验成功前后的情感。 活动评析: 模拟超市购物可以重现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选择它作为学习的载体,是一种聪明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既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将数学教育与社会性教育有地统一起来,从而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点评: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