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认为0—3岁的孩子为——精神胚胎,这意思是除了肉身的躯体外,他还是一个精神实体,所以他的任务除了吃奶以维持身体成长之外,还要从四周的环境吸取精神食物来孕育、建构他的心智与人格。然而,幼儿的心智特质与成人是不同的,从0—3岁的幼儿尚未发展出,如成人般的推理与记忆等的心智能力,但并不表示幼儿没有吸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成人是运用他的理解力、推理能力与记忆力来获取知识,并且要付出毅力与努力才能成功;但幼小的孩子却在懵懵懂懂中,且毫不费力地获得了必要的基本知识。这种直觉式的内涵智慧,蒙台梭利称为“吸收性心智”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时期尤其是0—3岁幼儿的成长受其强烈的、天赋的内部潜能所控制,具有一种自觉的、且不为自己所意识的感受能力,是“利用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和情感的联系,积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成为心理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母语的获得来看幼儿吸收性心智的运作。幼儿从懵懂无知到两岁左右的语言爆发期,展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当他从母亲幽暗平静的肚子里坠落到人间时,是处在完全陌生的世界,我们四周围观人们七嘴八舌的语言,对他来说完全是外星人的语言;然而他却有本事在两年之内就把这外星人的语言学会了,就能跟这群人对话了。这是怎么办到的呢?他没有一本教科书,也没有专一的老师为他上课,更不需为他讲解文法句型,他只是游走在成人中间,漫不经心地捕捉着成人世界东一句西一句的词汇。整个的学习过程又是在无意之间进行的,是糊里糊涂学会的,因他的心智尚属于无意识心智,他原没有意念要学这语言,也没经过自己的判断与选择,更不是出于其意志的决定,可是却有着很高的学习效率。 当然,吸收性心智的内涵不止吸收语言而已,幼儿生活环境中一切物里与人文的刺激,如风土民情、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他尽都吸收以适应环境,并用以建构他的心智与人格。这种无意识心智的特色是完全靠孩子自己学习,不接受成人的灌输与教训的,我们成人的任务只要为他准备一个健康丰富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事物有充分的互动,使他快乐地成长,我们其他过多的干涉行为都可能是揠苗助长。这些都属于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教育的内涵体现。 来源《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攻略》作者 崔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