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具,提倡幼儿在操作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不教的教育”, 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从幼儿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例如: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帮孩子们养成排队接水一个一个接水喝就成了一项繁重的工作,老师累,孩子乱。如果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就好了,于是在饮水桶前,按排队的位置贴上小脚丫,告诉孩子站到脚丫的位置去排队,孩子们很感兴趣,再到饮水桶前接水时,去找小脚丫站,没有老师提醒,队自然排成了,一个接完水下面的一个主动望前靠,看起来就会整齐有序。 孩子们游戏的“娃娃家”里空间有限,只能三个人玩,孩子们是很难把握的,当想玩的欲望强烈时,数量限制不起作用,老师得一次次的提醒,或是老师临时指挥谁去谁留。“娃娃家”里就有了角色的设定,孩子们进“娃娃家”里可以扮演爸爸、妈妈、宝宝或者客人,因此,在“娃娃家”里就有了爸爸、妈妈的装扮,如果装扮的饰物没有了就说明“娃娃家”里人已经满了,就不能进去了。直观的方法让孩子很好掌握理解,这样既方便了管理,又能使孩子在游戏中有规则意识。 在教室的每个区域也都有了相应的标志和背景支持,应该怎样摆放,怎样使用,没有老师的提醒,孩子们也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有了这种类似错误控制的标志,使孩子们做起事来有条不紊, 使老师管理起来忙而不乱。 蒙氏教育提倡培养孩子的礼仪、礼貌等,我们把这种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一些礼貌用语如:你好,对不起,谢谢;小朋友交往的对话如:我可以看你工作吗?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行吗?让我帮助你;还有如:不经别人允许不要动别人的东西等等,我们随时提醒孩子,长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总会让孩子们形成习惯。 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关爱,友好、分享的氛围。 观察中发现,多数孩子们是自私的,甭说把东西分给别人,开始连衣服都舍不得放下,怕别人会要他的,但是也有的孩子表现的很大度,一次,不不的爸爸带了一些枣片说给老师们吃,我和不不就商量把枣片分给小朋友吃行吗?他说:“行!” 我告诉小朋友,这些枣片是不不带来的,他愿意分给小朋友吃,如果你们吃到枣片应该对不不说什么?引导下,孩子们都高兴的说了“谢谢不不”,不不也很高兴,第二天,又带来花生分给小朋友。生活既教育,教育在生活中 。引导孩子的同时,我也深有体会:帮助别人与人分享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小班的孩子表达能力还很弱,说长句子的时候也不多,孩子们交流的也相对的少,很多时候愿意听别人说。或是问一句说一句,说的也很简单。一次,我准备了30块糖放在数学区对应学具操作用,先不让孩子门吃,一个是让孩子们工作用,另外一个目的还有考验和训练孩子的耐力。和孩子们讲明白,糖很好吃,可是要工作用,现在不能吃,如果一周之内,糖一块也不少,下一周就分给小朋友一人一块。尽管孩子们很垂涎,但是没有人拿,只是每天都有孩子问:今天可以吃了吗? 这天九九又问:“老师,这些糖什么时候吃呀?”我笑着说: “如果这些糖一块也不少,下星期就分给小朋友一人一块”,他还会把和我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叙述给其他想吃糖的小朋友,不经意间,孩子的说话能力得到锻炼。从此这种传话性的说话成为训练孩子说话能力的一项日常活动。 多给孩子机会锻炼,孩子一定会做的很好。教育无小事,只要善于发现触类旁通,教育的火花可以随时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