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幼儿是好活动、好游戏、好模仿、好奇、专注能力短,很容易受外物吸引且喜欢别人的赞赏的。
作为幼老师,课程活动的编排、教学方法及课室秩序的管理,如能以此为原则,明白幼儿心理,幼儿学习的兴趣当会增强,吸收能力亦增大。这也是为什么音乐、唱游、体能活动等始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2.幼儿并非小成人。
幼儿幼稚无知,头脑简单,对抽象事物难了解,语言正茌发展中,手眼协调的能力及肌肉尚末发达,尤其是在思维方面,对抽象事物没有辨别是非能力、判断能力,因此,幼儿老师应了解和同情幼儿真正的学习 能力、了解能力、吸收能力,别用成人的尺度量度幼儿的思想行为。
何况六岁以前的幼儿情绪的控制能力薄弱,观察事物只凭直觉、眼前。我们应多留意幼儿“能”学什么,“能”明白什么,并非“应”学什么,“应”了解什么。
3.幼儿是有个别的差异。
人的成长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无论性别、智能及个性,多由遗传决定。幼儿出生下来(甚或在胎儿期)就受着家庭(父母、亲人)环境的影响;梢长,受学校及社会环境影响。当幼儿老师指导一班小孩子时,虽然大部分都属于正常的普通孩子,天才和迟钝的孩子都属极少数,但是即使在普通中等孩子身上,亦发觉有极大的潛质、兴趣、个性、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作能力的差异。作为老师,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教导孩子时所用的方法、课程内容、进度及教学成果、评估的尺度自然放宽得多、灵活得多。要求上较为着重于孩子们个别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发掘孩子的潜质、潜能及兴趣。
4.如何去了解、探求受学校环境以外的家庭背景、社会资讯传媒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的成长如前所述,除了遗传的因素之外,出生以后其环境的影响,更能影晌其一生的成就。家庭的背景,父母的言行,耳濡目染地,孩子们自幼经过眼睛的观察、耳朵的聆听,不知不觉地装进小脑袋里。我们常发现不少贪得无厌、爱占小便宜的父母,待自己的儿女长大后,会用同样的手法,把父母的一切都吃掉了。近代的资讯发达,特别是电视、书报、漫画等传媒的影响,成人为了商业上的成功,不惜用低级趣味或巧言令色地用正义、锄强扶弱、荣华富责做包装,夸大了暴力、强权为公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同侪中互相仿效趋时,这是要求为入正直善良,要求提高做人的素质、品味的学校很难抵御的。为了挽救这种商业文化,不顾仁义道德,短视眼光的风气,作为老师除了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更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周遭社会的问题症结,希望把善良孩子的心导向正轨。否则人类重蹈前辙的历史,不断重演,等到觉悟时,往往悔之晩矣。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师表,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是要坚定下去。爱迪生说过“一生的成就,天才只占1%,努力才最重要”。我们应洁身自好,尽力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