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跟往常一样,孩子们都在愉快地开展角色游戏,忽然,教师听到了一阵吵闹声,赶紧走过去,看到了“超市”里的“售货员”与子凡小朋友在争吵。 老师没有马上过去询问,而是静静地站在旁边看。原来是在游戏中,子凡见“小超市”里的玩具照相机特别好,就拿走了。“售货员”发现后马上抓住了他,说他是“小偷”。子凡辩解道:“你胡说,我只是拿照相机玩一下,怎么会是小偷。”可“售货员”不这么认为,说:“随便拿走东西的人就是小偷,就要抓起来!”俩人就这样僵持不下,吵了起来。 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想,这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幼儿就会搞不清是非,如果直接去说,就会破坏游戏的氛围,既然这是一次角色游戏活动,老师觉得最适当的办法就是以角色身份融入到游戏中去,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老师以“经理”的身份出现在“超市”。耐心地听了“售货员”与子凡的话之后,老师首先表扬了“售货员”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且跟他说明吵架是不对的,有事可以好好说不能吵架。然后又跟子凡讲了道理,告诉他随便拿东西是不对的,在别人家里的东西要得到主人的允许之后才可以玩,超市里的东西要付了钱之后才可以拿。子凡听了之后,点点头表示懂了,高兴地自己去玩了。 分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活动方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经理”的角色去融入游戏,耐心地引导幼儿,使游戏更富有趣味性,也促使幼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要让他们懂得哪些事对,哪些事不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知识,获得是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