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差的尼尔斯 有一次,尼尔斯·玻尔和弟弟一起玩语言游戏,就是互相挖苦对方,看谁能说得更机智幽默。弟弟先说了很多刻薄的话,把尼尔斯说得非常窘迫,使他非常难堪。轮到尼尔斯说了,他想了半天,最后说出一句话: "我发现你太脏,因为你的衣服上有一块脏印痕。” 看到尼尔斯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却说出这么一句话,弟弟和旁观者们哈哈大笑,尼尔斯更难堪了。他感到自己确实无能为力。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尼尔斯比较迟铋。 后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没有说什么,他不认为尼尔斯"笨",他知道尼尔斯是一个聪明孩子,只是语言能力差一些而已。父亲以后特别注意加强了对尼尔斯语言能力的培养, 最终"愚钝"的尼尔斯·玻尔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不仅经常在各种大型会议上演讲,而且把自己的助手和学生也培养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而聪明的弟弟只是成了一位普通的物理教授而已。 "想像力差"的大物理学家 费米上二年级时,一天,老师出了 一道思考题:"铁可以造什么?"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两种以上的答案,而费米想了半天,才说出一个答案:"可以做铁床。"他的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认为费米是一个缺乏想像力的人,而他所从事的物理研究被认为是非常需要想像力的。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缺乏想像力"的费米却在"需要想像力"的专业获得极大成功。 费米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是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老师。 叔叔帮赫兹打基础 古斯塔夫·赫兹(小赫兹)的叔父亨利希·赫兹(老赫兹)是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发生和接收的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赫兹年幼时并不聪明,相反显得有点笨拙。赫兹的母亲出生于北欧名门,深谙教子之道,她考虑再三,认为光靠自己的教育不足以使孩子获得更大进步。于是,她决定把赫兹送到孩子的叔父,19世纪著名的电磁学家那里,由叔父培养他。叔父非常负责,除了坚持自己繁忙的研究工作外,还特地每天抽出半个多小时对赫兹进行启蒙教育。当他做实验时,也把赫兹带在身边,这对赫兹后来的研究兴趣起了决定性作用。 后来,小赫兹一有空暇就阅读叔父遗留下来的书籍和日记,每遇挫折时就信心倍增。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赫兹最后终于成功了。赫兹在自己26岁时就与弗兰克分享了 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的这一切成就是和母亲的鞭策、明智的选择以及叔叔的启蒙教育截然分不开的。 早期教育与李政道的成功 4岁时的李政道在父母的引导下,便开始识字读书。儿童时代的李政道对算术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口算,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李政道共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三。受良好的家风影响,兄妹六人均学有所长。 李政道的父亲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化系,也是这个系的首届毕业生。母亲是当时旧中国少有的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善良、教子有方、持家严谨的传统女性。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导师,他们营造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爱家庭影响,李政道自幼酷爱读书,走到哪里书就带到哪里,并认真地读到哪里3少年时代的李政道连上卫生间也要看书。由于他潜心于书本之中,因此每次在上卫生间时,常常忘记了带卫生纸,可书从来没有忘记带。 培养了两代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级医生 1903年,比埃尔·居里与妻子居里夫人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比埃尔.居里的父亲是一个高级医生,但常常研究科学。他认识到孩子喜欢独立思考,担心学校的常规教育和训练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决定不送孩子上小学和中学。老居里先是在家里对孩子亲自进行启蒙教育,后来又为比埃尔请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家庭教师。 当孙女出生后,老居里又成了小伊伦的启蒙者,对小伊伦迸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小伊伦长大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以说,老少两代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老居里家庭教育硕果。 杨振宁的抉择 杨振宁的动手动力很差,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一天, 他的指导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泰勒来到实验室,关切地询问杨振宁的工作情况,看到杨振宁愁眉苦脸,心里便明白了一半。泰勒教授以他对杨振宁才能和特长的了解,建议说:"我认为,你不一定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理论论文,而你在理论上是擅长的,我建议你就写一篇理论论文作为毕业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 杨振宁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但也许是该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于是他做出了转向理论物理研究的抉择。由于这一扶择,杨振宁的同学开玩笑说,这恐怕是实验物理学的幸运;但从历史来看,这又何尝不是理论物理学的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