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后的梁启超,对子女教育的成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和人生信念的最成功的实验,9个子女人人学有所长,个个忠心报国。梁启超的育子之道,对于今天倡导素质教育的我们来说,仍不失为一笔宝责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 梁启超成名后,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其中既包括知识教育,也包括道德培养,要他们热爱生活,保持节俭,并注意择友。 他在1927年8月29日给女儿思顺的信中说:“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使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了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远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了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还是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他告诫思顺夫妇,人生贵在吃苦:“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也就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v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他教导儿子思忠不要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自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不少,舒服日子也经过不少,老是那样子,到底意气消磨了没有?” 梁启超一生千变万化,但爱国之心永不变,还竭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本时,他每天晚上让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孩子们长大进学校后,梁启超从不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对留学国外的儿子学成回国做什么,都有细致的兩考虑。 他要梁思成在美国学习结束后,再到欧洲学一年回国,并建议回国后的思成到东北大学工作。他同意儿子思永的要求,在美学习考古期间,回国实践一年再出国继续学,以便将国外新考古方法运用到中国。 他要儿子思庄学生物学和图书馆学,回国后和思永一起当他的助手。他要儿子思忠在美国陆军学校读完后回国人黄埔军校。他请谢国桢做家庭教师,教思达、思懿、思宁念中文,以便将来报效祖国。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梁启超的儿女们也和祖国共患难,抗战期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梁思成因为早年车祸伤及脊椎,后来得了脊椎软骨硬化症,其妻林徽音也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当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想聘他们夫妇去工作。这样对他们夫妇治病也大有好处,但他们回答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北京解放前夕,梁思成帮助解放军标明市内古文物的位置,以免遭到炮轰,为保护首都古迹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几位兄妹也都在各自服务的战线上报效祖国。梁思永是考古学家,长期工作在考古战线上。梁思懿、梁思宁主要在国内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前者曾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者1940年即投奔新四军,为党的革命事业服务。梁思达夫妇坚持留在大陆,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梁思礼是中国天事业的第一人,也是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