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那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这条被人们遵守了千百年的定律。 谁会想到,伽利略——这位近代科学巨人,年轻时差点进了修道院,成为一个终生伺候“上帝”的人。而让这一切发生转折的人,正是他的父亲文森佐。 文森佐是一位琵琶演奏员和作曲家,但他没法靠音乐为生,便开了一个商店,生活过得很贫寒。文森佐擅长数学,但那个时候的意大利,人们并不了解数学的用处,连大学都没有专职的数学教师。文森佐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11岁之前,伽利略所得到的教育、知识,都是由父亲和几位家庭教师传授的。伽利略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喜爱探险并且研究周遭的一切事物。文森佐非背 不信任比萨的教育机构,强烈地反对送他的儿子到其中一所去接受教育。 为了能使伽利略进大学,文森佐把他送到勃罗萨修道院办的一所学校去学习。那时欧洲的教育、科学都是神学的奴仆,许多学校都是附设在修道院里。在学校里,年轻的伽利略受到宗教感情的影响,决定把一生都贡献给宗教,当一名修道士,这在16世纪的欧洲是一种普遍的甚至时髦的选择。 当伽利略把这一决定告诉父亲时,文森佐很着急。他了解儿子的性格和喜好,他知道伽利略自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很重的人。记得有一年冬天,他带伽利略去朋友家作客,当时气候异常寒冷,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街上、房顶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伽利略非常高兴,跟在父亲后面,一边蹦跳一边唱着歌。忽然,他停住了脚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问:“爸爸,为什么春夏秋天下雨,冬天却下雪呢?” “因为冬天气候寒冷,雨在空中凝聚成雪花才落下来的呀!” “那,雨水没有颜色,雪花为什么都是洁白的呢?”小伽利略沉思片刻,又追问爸爸。 爸爸被问住了。 文森佐认为,像伽利略这样思想活跃、敏捷的孩子,以后是不会长期甘愿接受宗教教条束缚的。修道院中枯燥、令人窒息的生活,伽利略也会忍受不了,这个决定完全是他的一时冲动。 然而,对于父亲的反对,伽利略很不解,还是准备一意孤行。文森佐便找了一个借口,对学校说儿子有一只眼睛长期有问题,不能看书,需要治疗。学校同意他把伽利略带回了佛罗伦萨的家中。面对固执的儿子,文森佐耐心地说服开导他,终于使伽利略改变了当修道士的草率决定。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进了比萨大学,成为一名医科学生。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认识了一些数学家。本性好奇的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这类问题。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在老师的教诲下,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了阿基米得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寒教点睛 有关专家认为,孩子的理想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理想'发展的准备阶段,其特点是孩子把家长的、老师的要求当作自己的理想;二是生活理想阶段,是孩子最早独立思考的理想,是自己在活动中产生了兴趣而憧憬的理想;三是职业理想出现和开始发展阶段,随着兴趣的发展,孩子逐步培养起某种爱好,在这个基础上,逐步产生对某种职业的向往;四是社会理想发展阶段,这是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必然结果,它往往同个人职业理想相联系。家长要有意识地把信仰的引导提到教育日程上,像伽利略的父亲那样,用科学的信仰帮助孩子从职业理想过渡到正确的社会理想。要明确提出健康的理想目标,引导孩子从思想上武装、从实际上实践,达到树立正确理想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