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的卓别林”。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轻悄简捷、庄谐并重的艺术风格,曾受聘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并担任过中国曲协副主席。 侯宝林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的大儿子侯耀华是影视界的明星;小儿子候耀文是相声界的后起之秀。兄弟才深,融进了父亲的许多心血。 侯耀文成了专业相声演员后,侯宝林对他的要求更严格了,思想品德上一丝不苟,艺术上精益求精,从不马虎了事。一次,耀文从外地演出归来,把一家刊物给他拍的“相声表演脸谱剧照”得意地拿给父亲看,谁知侯宝林看了十分生气:“瞧你这些照片中,哪一个有点儿人样!还在杂志上刊登,都不嫌脸红?一个演员要认真严肃从艺,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 还有一次,侯耀文出演《关公战秦琼》,台下反应冷淡。他心中很不自在,便一个劲儿地琢磨着往这个段子中加点佐料什么的,他将这想法说与父亲,想不到侯宝林一脸的严肃,毫不含糊地说:“即使没人乐,演员也不能在台上胡说八道。”《关公战秦琼》是侯宝林的拿手戏。解放初,侯宝林应邀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说相声,毛主席听完《关公战秦琼》后,特别兴奋,待意提出下次要让他再演。为了让儿子把握好这出相声的艺术精华,他当场让耀文将《关公战秦谅》说了一遍,然后一一加以点拨,侯派艺术如何流传下来,由此可以略知一二了。 耀文在相声艺术上日渐长进,侯宝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他知道,儿子离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有一年中秋节晚会,著名演员王铁成朗诵了一首词,作为节目主持人的侯耀文称赞道:“您这诗朗诵得太好了。”第二天,老侯一见耀文便说:“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学点东西?一个搞艺术的人,对诗和词都搞不清楚。不丢人嘛?”耀文一听,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不吱声,父亲抓住时机继续说:“耀文,你既当了演员,就要做个像样的,做有所贡献的演员,要不负这个称号呀!’’接着,侯宝林加重了语气:“首先要做个书架子,书架上要摆满书。当然摆书不是为了装样子,而是为了长学识、增见地,丰富思考,发展艺术!书少总免不了技穷!”父亲说得句句在理,以后,耀文迷上了书。他读天文地理,读文史哲医,读艺术理论……许多年后,耀文回忆起父亲的教诲,仍然十分感慨。 有一次,侯宝林问儿子:“你是想当个名演员、好演员,还是想当个艺术家呢?”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耀文不解地问。 “过去当个名演员十分难,现在可容易多了。说个好段子,一下子就传遍全国,那无线电一天播三遍,连着播一个月,就可以出名了,更何况还有那电视,连演员的眉眼也都瞧得见。可是,你们到底懂多少相声?我干了一辈子,越干越觉得这门艺术高深。你千万不可沾沾自喜,有点儿名后,要争取当个好演员,从创作到表演,说、学、逗、唱,都得有一套,最后要争取做个艺术家,有自己的风情、流派,有自己的相声理论,一句话,你不能止步不前。” 侯耀文明白了父亲的话。攀登相声艺术的最高峰,争取做个艺术家,标准是够高的,但耀文牢记父亲的教诲,努力向这个目标进军…… 正如许多艺术家的成长渗透了父母的心血一样,侯耀文的成长也'、、;饱含着父亲的心血。有人迷信遣传的作用,其实世上没有天生的人:才,而有的是后天的奋斗和父母的悉心指导。才俊之后,有的成为才:俊,有的却很平庸,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平庸者缺少;父辈的全心辅导和本人的奋斗。无数事实也证明,虎门之所以无犬'、、子,是因为“虎”在以虎的标准要求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