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平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玩具,幼儿园教学离不开教具。那么,选择怎样的玩教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呢?在一般人看来,只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就可以,其实,这是对玩教具认知的误区,“充足”并不一定“适宜”。 对孩子适宜的玩教具,他们会乐此不疲地玩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在公园的圆凳周围跑着转圈;三四岁的儿童对玩沙、玩水这些在成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有着极其强烈的偏好。这些都是儿童生长发育使然,是由儿童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决定的。选择玩教具,要符合与满足幼儿内在的发展需要,这是玩教具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年龄,内在需要层次不同——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的玩教具。《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婴儿期的儿童,动作发展速度较快,学会了抬头、坐、爬、行走,小手也会抓握东西,同时能发出一定的语音,对成人的语音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对外界刺激也有一定的反应。此时,他们需要的玩具往往是那些能够发出声响、或是能够在感官上引起他们兴趣的玩具。到了前幼儿期,他们已会独立行走,并会跑跳,双手动作也有了很快发展,语言发展迅速,会用语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此时简单的、可操作的并能与成人互动的玩具,就是他们喜欢的。等到了幼儿期,幼儿的行走动作更加协调,双手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发展迅速,会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地表达意思。此时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益智类玩具成了他们的首选。因此,我们在为儿童选择玩教具时,必须考虑年龄特征及相关因素。 不同个性,内在需要存在差异——应选择适合不同性格的玩教具。研究者发现:不同个性的儿童,在选择玩具时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偏爱哪类玩具以及对玩具别出心裁的操作方式,都能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状态,与他们的性格发展密切相关。一些情感丰富、细腻、依恋父母、性格温和的儿童,常常喜欢毛绒类玩具,反映他们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喜欢拼装玩具的儿童,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为持久,做事比较有耐心;喜欢运动性玩具的儿童,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外显言语”,显现出一种好动性格;喜欢电动玩具的儿童,只是满足一时的快乐,不愿意也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这类儿童往往兴趣容易转移,缺乏应有的持久性或耐受力。因此,选择玩教具,必须考虑幼儿的个性因素并加以引导。 不同性别,内在需要偏好不同——应选择适合不同性别的玩教具。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女孩喜欢玩洋娃娃、男孩喜欢玩玩具汽车,这是天生本能反应。婴儿对玩具的不同偏好或许由性别基因决定,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测试,观察3至8个月大婴儿对玩具的喜好。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尚不具有性别意识,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性别。测试结果显示,女婴盯着洋娃娃看的时间明显长于玩具卡车,而相比之下,男婴关注蓝色卡车的时间更多。家长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如果没有带孩子一起过来,售货员总要问问家长是为男孩或是女孩买玩具。其实,在设计这些玩具的时候,开发商已经考虑到了哪些玩具是女孩子喜欢的,哪些玩具是男孩子喜欢的等因素。所以,无论是家长为孩子购买玩具,还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必须考虑一下性别因素,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具对于儿童有直接的关系,很有讨论的价值。玩具不仅仅供儿童玩笑、快乐,实在还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玩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媒介性,最好能够找到儿童玩教具使用或操作的“最近发展区”,实现达成教育目标与儿童快乐学习、自然成长之间的无缝对接。(作者系石家庄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