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基础阶段学习规划》所给出的案例形象地说明 课程的切人方式 一位幼儿园教师发现一名跟随父母外出旅游归来的儿童兴致勃勃地给同伴们讲述旅游经历,还不时用手在沙地上边画边说:“这是德国。”其他儿童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大家一起来画旅游路线图。这位教师面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灵机一动,顺势带领他们到附近的小镇上,并对沿途所见儿童感兴趣的建筑物或标志性物拍照,将这些照片按行进的路程发给他们,让儿童通过“回忆”和眼前的照片在沙地上绘出一条行进路线及小镇的地围。由于儿童的自然兴趣使然,大家兴致很高,不断地在绘出的路线添加自己所见到的亊物。有的加上几棵有点特别的树,有的加上自己在路边见到的一只猫。 由于城镇的地图比较难両,教师又带领儿童回到镇上,将镇上的主要建筑物拍摄下来,插在沙堆上组成儿童自己的地图,然后每个人在地图上描绘出自己的行程。待到大家都熟悉了自己的沙式地图以后,教师乂分给大家纸和笔,让大家在纸上画出城镇地图,这样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地图去城镇了。 可以看出,作为课程的切人方式,教与学遵循这样一条路线:教师观察与学生表现发现兴趣的来源与类型—准备教学并切人相关课程或构建临时课程—儿童单独或合作式学习。这种兴趣导向的课程切人方式,以儿童观察事物、表征世界的冲动为前提,从而保证了儿童在课程中的真实参与。 课程评价的特色 在泰勒原理的线形流程中,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环和保障,课程评价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学生评价,其二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者虽相互联系但各司其职。至于学生评价,整个英国的体系呈三级设置:国家考试、教师实施的评价、学生的反思性自评与互评。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寓于其中的学生评价在1997年之前分两级设置:教师实施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1997年后,英国政府规定学前教育结束、义务教育开始时,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必须参加入门考试,此项考试将展示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收获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的人门要求,2001年9月,英国政府提议用基础教育阶段档案袋来代替义务教育开始几周内所实施的入门考试,基础教育阶段档案主要包含儿童在学前教育即将结束时已有的发展和学习需求,通过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观察来描述每个学生的现有状况和未来趋势。正因为考虑到课堂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明天,而在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等的相互作用,最熟悉学生的无疑是教师,教师的判断也因此更显准确,教师长年累月的日常观察比一次人门考试的成绩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于课程评价的第二层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来说,由于英国的幼儿园教师有着很大的设置、实施、改动课程的权力,所以,教师对自己所设置课程的反思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体。此外,由于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社区人员或其他利益群体参与,来自他们的评价也为课程评价添上一笔。上级教育机构,如地方教育当局、资格与课程局、教育与技能部等也定期就课程评价给予书面指导或莅临检查,从宏观上把握,使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儿童活泼成长的同时,同样能使所有儿童达到义务教育的入门要求,即国家课程的学习要求。 随着国家课程的纵向延伸,幼儿园课程与高中课程逐渐纳入国家课程的框架之内,在渐渐失去原有特色的同时,各自展示出了新的特色:其饶有特色的课程目标、课程规划、课程切入方式乃至课程的评价。在英国近年一直致力于构建的国家终身学习体系中,幼儿园教育是重要的起点。随着各级改革的推进,幼儿园课程还将拓展、重整甚至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