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农村幼儿园,我带的是小班,我们班有两个小男生,总是不听老师话,让我很累啊!比如:我在讲故事,要求小朋友安静,他们就会小声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话,越说声音越大,要么就发出怪声音,怪动作让别人发笑。让坐在草地上听故事,他们就满地打滚,带的其他小朋友也跑了。批评轻了笑嘻嘻完全不在乎,批评重了就大声哭着要妈妈!—— 一位农村幼儿教师的来信 小男孩调皮比较常见,农村的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对这类孩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变。 给孩子表达和被关注的机会。3-6岁时期,幼儿的判断标准是“他律”,也就是以成人或者周围人的观点作为判断标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是孩子们共同的愿望。 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小男孩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家里关注的焦点。这两个小男孩也不例外,而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他们可能较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家里和幼儿园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老师或者别人的关注,因此,只要平时适度给予关注可以减少孩子的“调皮”行为。 给孩子多一些表达的机会。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孩子不喜欢这种上课的方式,幼儿天生是好动的,很难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听故事,这就是“他们就满地打滚,带的其他小朋友也跑了”的原因。 如果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但是如果让不擅长语言表达的农村孩子单纯地讲有些困难,孩子们可能因为有困难也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可以加一些材料辅助孩子讲解,如让孩子从家里带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并讲述照片的故事,或者带自己喜欢的东西讲述,或者做“小小主持人”的活动让孩子讲自己的见闻或者经历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两个小男孩之所以上课说话,不听批评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规则意识。农村自然地理环境好孩子的户外活动较多,加之目前隔代抚养在农村较为普遍,农村的孩子规则意识较差,因此,小班重在培养孩子的常规,其实就是规则意识。 第一,让幼儿有规则意识。相对于家庭,幼儿园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吃饭、睡觉、上课等等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这些在家里都是没有的。可以通过一些儿歌帮助孩子尽快获得这种规则意识。比如上课、洗手、吃饭时都说说“小手背后,小脚并拢,小眼睛看老师”等一些儿歌,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帮助孩子记住这些规则,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保证规则的落实。仅知道规则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让规则落到实处的保障机制,一种是榜样,一种是强化,还有一种是批评。榜样就是哪个幼儿做得好就在全班表扬。强化就是针对这两个小男孩,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他们在遵守规则方面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他们,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 “调皮”行为矫正注意度。“批评轻了笑嘻嘻完全不在乎,批评重了就大声哭着要妈妈!”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 首先,根据调皮行为的背景进行矫正,也就是根据幼儿调皮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矫正,而不是一概采用批评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看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调皮行为,然后再对症下药,比如案例中的小男孩上课大声说话,或许是为了引起同学或者老师的关注,对于这样的行为,老师可以装作没有看见,让这种行为自然消退。 其次,强化适宜行为。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原理认为,人的某一种行为如果得到奖赏,这种行为以后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精神强化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当孩子的适宜行为出现时给孩子精神的奖励,如口头表扬、拥抱、微笑等。针对这两个在家里备受关注的小男孩,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他们有好的行为,就要在全班面前口头表扬他们,强化他们的正确的行为。 再其次,承担“调皮”行为的后果。批评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言语批评外还有很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像这两个孩子,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可见他们向往群体生活,所以他们要是违反了规则,对他们的批评不妨停止他们的集体活动5-10分钟,让他们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贺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