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积极主动地参与“我的家”主题建构活动。 2.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3.感知材料的特性,根据小组讨论的构思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4.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已或同伴的建构成果。. 活动准备: 1.大、中型积木、各类插塑等。 2.“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第一次: 活动目标: 根据生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运用围合、镶嵌、对称、排序等技能建构不同布局的家。 指导要点 1.出示空间布局图,以“到小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空间布局I图的主要内容:房间的分布、功能。 2.组织谈话: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从房间方位、用途等方面展开谈话。启发幼儿提出分组设计、建构“我的家 3.幼儿按意愿分组讨论。 (1).引导幼儿根据本组讨论的结果设计“我的家”空间布局图。 (2).指导幼儿合作制订建构计划: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 4.展示各组的设计图,幼儿间相互介绍交流。 5.让幼儿根据同伴的建议改进设计图。 观察记录及反思: 活动原本想让幼儿小组讨论、画出设计图,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让全班的幼儿搭建一个家,不画设计图,分6组进行讨论搭建睡房、客厅、浴室、书房、厨房、宝宝房等,在幼儿搭建中发现能力强的小组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而且搭出来的效果很好,而能力较弱的一组,孩子们重复在搭建、拆的过程,结果搭得成品很少。在参观新家进行讨论时孩子们一致认为在下次的搭建时可用红木搭建睡房和宝宝房,而其他有颜色的胶粒可以搭建客厅,白板的肢粒用来搭浴室比较合适。在下次的搭建中,我也将有意识地给幼儿分组,这样强弱尽量不要差太多。 在案例所叙的结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记录比较概括,其实可以将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记叙得再详细些,辅之以对幼儿心理状态的描写,更利于教师以后的研究和工作。同时,评价没有提及,其实完全可以交代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这样更能让自己从中总结如何评价。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苏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