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忻睿与几个小朋友用长条建构材料在拼接,由于拼接的长条过长,桌子上明显放不下了,拼接出来的长条几次断掉到地上。我判断他们在搭建一个大的东西! 师:你们在搭什么? 幼儿:我们想搭体育广场。 我发现幼儿搭这么大的体育广场,桌子显然太小了,它已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于是,我提出:“桌子够大吗?不够的话,哪里更大一点?要不要挪个地方?”在我的启发下,幼儿从桌上换到了地上,又从活动室里一头移到了另外一头。他们将建构材料连接起来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足以容下七八个人。孩子们从圈外跳到圈内,又从圈内跳到圈外,嬉闹着:“体育广场搭好啦!’’ 片段二:渐渐地,我发现在“体育广场”跳进跳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开始无所事事。>于是,我将幼儿组织过来。 师:你们谁去过体育广场?你去干什么? 幼儿:我去过。体育广场有游泳池,我去那里游泳。 幼儿:有滑冰场,我去滑冰。 师:体育广场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幼儿:体育广场里有很多椅子,我最喜欢去那里看表演。 幼儿:还有乒乓球球桌,可以打乒乓球。 幼儿:体育广场前面有个大大的操场,还有一个会转的圆球。 幼儿:还有草坪、旗杆,卖东西的人。 同伴间的交流引起了幼儿对体育广场的回忆。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将谈话的内容搭建到游戏中去,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持,幼儿又能继续开展游戏了。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学习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以及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在游戏的过程中,这位老师时刻关注、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怎样玩,从而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人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在游戏中时刻关注、观察着幼儿,并对他们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幼儿的真实愿望,而其最后的决策保证了幼儿自主活动能顺利进行!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苏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