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都遭遇过语言暴力,教师的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是无形而隐蔽的。幼儿判断是非、主动诉说、自我保护的能力弱,不能充分、准确、及时地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成人,使语言暴力现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遏制,人们对语言暴力引发的消极后果也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为什么教师会侮辱和伤害孩子,幼儿园如何防微杜渐?本期我们来分析一下幼儿园里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以及园所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袁春芬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童年生活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生活。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积极的情感、鼓励的语言对其健康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侮辱、恐吓、威吓等暴力语言,给幼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语言暴力的例子屡见不鲜。幼儿的心是透明的、敏感的,幼儿的自尊是珍贵而稚嫩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语言暴力是变相的“虐童” 讽刺挖苦型语言暴力。小朋友们在画画,王老师看到丽丽的画黑黑的像一团乱麻,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道:“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就你画成这样,还想当画家?”或许丽丽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这种态度,她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后来不愿意再画画了,问她为什么,她耷拉着脑袋说:“反正我也画不好。” 侮辱漫骂型语言暴力。明明是个好动的孩子,李老师上课刚刚提的要求,没过多久他就又忘记了,于是招来了小朋友告状:“老师明明不听话,又动我的椅子了。”老师很生气地说:“明明,你没长脑子呀!说多少遍就是记不住。” 粗暴恐吓型语言暴力。初入园的孩子,经常哭闹不停。教师看到贝贝入园几天了仍然哭个不停,便说:“哭、哭,再哭就不让妈妈接你了!”这种粗暴恐吓型的语言暴力经常发生。教师的粗暴恐吓,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语言暴力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幼儿在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不敢反抗,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长久发展会使幼儿变得自卑,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封闭。同时也会打击幼儿的探索欲和主动性,妨碍他们自主性的发展。语言暴力长时间得不到排解的话,会给幼儿带来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使之难以自拔乃至形成心理障碍。 为什么孩子会遭受语言暴力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应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语言暴力。教师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为什么对弱小无知的孩子施暴? 幼儿教师生存压力大是重要原因。由于幼儿年龄太小,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旦身体受伤,往往会引起家长的强烈不满,所以教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再加上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幼儿的理解、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每个班30多个孩子,有听话的、调皮的,也有内向、好动的,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孩子遇到的问题。 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非常辛苦。他们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而教育体制当中的激烈竞争,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到社会地位都比较低。所有这些常常使教师穷于应付,疲惫不堪。有时,它还会使教师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自我挫败感,引发教师的情绪波动,进而出现言语失当的情况。 师幼关系不对等是关键。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师幼平等,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但教师明显属于强势的一方,掌握着各种活动的主动权,教育活动内容方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以及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的评判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面对年幼天真的儿童,教师的“话语权优势”很容易造成教师对话语权的滥用,为教师语言暴力行为提供了机会和土壤。一些幼儿教师片面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无视儿童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并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以为是”的倾向,在保教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加之法律观念淡薄,助长了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一些教师修养不够是根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加强个人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缺乏对幼儿足够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总想扮演权威者的角色,说话随意,不顾及幼儿的感受,随口对幼儿进行粗暴地呵斥或尖刻地挖苦。要想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亲身经历、直接感受、多种体悟。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幼儿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学习到的。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该如何消除语言暴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幼儿园要对教师进行科学引导、积极疏导和有力监管,使教师开心工作、真心爱岗,杜绝语言暴力的发生。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园长要引导教师尊重儿童、视儿童为平等的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和幼儿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在师幼关系中,尊重和爱都是相互的,一旦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感,就能增强自信。“老师经常找我帮忙做事”、“我是能干的”,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与喜欢,幼儿良好的心理暗示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引导教师健康快乐发展。“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瓶颈。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人性化管理”为前提,注意满足教职工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教师不适宜语言出现的频率。在为教师建设积极心理环境的同时,园长还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需求,开展园本教研,老教师、骨干教师提供科研课题,让年轻教师拜师学习,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园长要鼓励教师不断进修学习,并制定良好的奖励机制,在提高学历的同时,提高教职工的个人修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园长对教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这种能量就会由教师传递给孩子,就会克服情绪上的冲动和行为上的偏激。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将师德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范围。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责任问题,所以园长需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让每一位教职工参与制定、研讨与修改,使每个教职工都很清晰。幼儿园可以设立考核小组,每周、每月负责检查、考核,并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公布,真正起到奖勤罚懒,弘扬园所正能量,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市崇文第三幼儿园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