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区是孩子们特别喜欢进入的活动区域,那里漂亮的服装、新颖的道具、形象的头饰以及好看的背景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但班级教师却发现,每次在表演区活动时,孩子们总是不停地变换服装、道具,用过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服装一件件被翻出来,道具一件件被摆地上,游戏结束时又乱放一气。老师总是一遍遍地说“要把头饰放在一起”,“把服装挂到旁边”,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最后还得老师自己去收拾区域,很挠头。 为什么总是要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幼儿自己来建立常规呢?经过反思,班级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表演区既能快乐地表演,又有一定的秩序。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并以文字或图夹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也慢慢增强,他们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这时教师不能把一切要求强加于幼儿身上,而是应该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考虑,应该怎样执行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 如班里的一些区域规则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拟定,在游戏区时,让幼儿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活动区常规应该有哪些,在玩的过程中谁违反了区域规则要求,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如说话要轻,不乱闯到别人的活动区,进入时须别人同意,不能抢玩具等。这样既减少了老师的包办代替,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成为班上的“小主人”,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感,同时也无形中让幼儿自觉遵守了各种区域先则,而且幼儿也特别容易接受和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