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五岁的小立折纸时被锋利的纸边划伤了手指,流了一点儿血,他便急急忙忙来找妈妈处理。可是,妈妈是一位老师,正在上课,不能陪他去医院。妈妈安慰小立说:“一定很痛吧?”然后,她将诊费递到了小立手上,解释道:“妈妈现在需要工作,无法陪你去医院,你应该能够理解吧?”于是小立自己去了校医室。 小立妈妈的行为,表面上看来很“残忍”,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品质。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实,这种思想恰恰陷入了教育的误区。 缺少独立性,对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是不利的。因为独立性不足会造成孩子做事没有主见,对问题缺乏自己的判断,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不会有创新的勇气。而且依赖性太强,往往使他们的内心脆弱,缺乏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1世纪的社会变化会更加剧烈,科技发展会更加迅猛。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小就培养其独立性。 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作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自己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来源:《放手,让孩子更优秀》作者: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