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七岁了,读小学一年级,性格温和,爱看书,识字多,动手能力却很差。画画、折纸都比同学们慢,尤其是写字、做算术题就更慢了,其他同学一节课写两篇,可他连玩带磨蹭才写几行。对于动手做事,从不主动、自觉,必须由大人逼着去做。无论大人怎么惩罚、吓唬,都无济于事。他不会照顾自己,连吃饭、上厕所都有困难。 孩子动手能力差,外部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孩子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由成人包办,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二是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动的空间太小。 三是孩子动手材料少。爸爸妈妈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精美,但大多数是机械或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现在独生子女们在家庭中,地位相当地高,多少人围着转,可以说任何事只要孩子不想做,都会有人帮着完成,如吃饭、穿衣、洗脸、整理书包等,孩子可以不用动手就能完成;甚至上学书包都不用背,有爷爷奶奶代劳,更有甚者,作业都有家长代写的。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 •给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补补课 设计趣味性的活动,训练手的动作。一般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在幼儿期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要补补训练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课。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动手规律,选择一些结构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引起孩子持久注意力的玩具。可以教孩子拼图、搭积木、玩橡皮泥、折纸、剪纸、串珠子、绘画、弹钢琴等;还可以用筷子把小豆子或小玻璃珠子从一个盘子里夹到另一个盘子里;也可以打电脑小游戏。 •随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家长应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电子琴、钢琴、打字等都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促进眼、耳、脑、手的配合,既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对于生活不是很富有的工薪家庭,家长可以让孩子练习团纸、折纸、玩橡皮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剥鸡蛋,让他先磕一下,再一点点地把鸡蛋皮剥下来,皮上还要尽量不带蛋白。经过多次练习,孩子就会熟练地剥鸡蛋了。这对孩子灵活运用手指、腕部关节,提高动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因此,培养动手能力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只要家长肯于动脑,用家里平常的东西照样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 •鼓励孩子动手做“另一半” 田田的妈妈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教育法,就是在为田田换鞋袜时,只给他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田田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他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田田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让他自己去洗。妈妈认为,这样可以迫使田田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 田田妈妈的这种教育方法,颇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妙,值得家长们借鉴。不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做一半、留一半,给孩子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加劳动的机会,是培养和训练孩子自我月艮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的那一半,是家长给孩子树样板、指方向,是引导性的示范;留下的那一半,是培养孩子自立、勤劳的方法,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过程。 •培养创作的原动力 由于农村孩子更多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动手材料,其动手能力一般比城里孩子强。在节假日或周末,父母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既享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放松休息,又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爱心、、动手能力和创作的原动力。比如,与孩子一起玩沙、堆城堡、盖房子、捉鱼、钓虾等,让孩子独自采集一些植物的叶子,捕捉一些小昆虫,回家后做成标本。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即人的心灵在它的最深处所感到美的东西,在外部自然界得到了实现。” 让孩子多做家务劳动 让孩子做家务,父母应注意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其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适合小学生所从事劳动项目有生活自理劳动、家庭炊事劳动、简单的缝补、购买活动等。比如,小时候,让孩子学会洗手、洗脸、刷牙、脱衣、整理玩具等小事;稍大一点,让孩子洗手絹、洗袜子、打扫房间、和父母一起包饺子、择菜等;再大一点,负责喂养金鱼、浇花、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父母的要求要明确,先做示范,安全第一,培养习惯,鼓励创造。另外,务必制定家规,家务分工,各司其职,奖勤罚懒。孩子自主意识强,乐意做小事情,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鼓励孩子多动手,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当孩子做不好时,父母不要心急,更不要责怪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孩子对家务事很感兴趣,时间久了,可能有些厌烦,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做好家务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恒心、爱心和责任心。 给孩子准备一个工具箱 家长可给孩子准备一只工具箱,里面放上尺子、小螺丝刀、小剪刀、针线等工具,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补工作,如与家长一起修理自行车、煤气灶、钟表之类的家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使孩子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辛,从而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来源:《放手,让孩子更优秀》作者: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