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资讯动态_

“惠山泥人”有传人

时间:2017-11-27 15:01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喻湘涟向华天骅(左)传授惠山泥人手法 本文配图: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星期三是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泥人班授课的日子,尽管连续几天给生病住院的外婆陪床,晨昏颠倒,但华天
喻湘涟向华天骅(左)传授惠山泥人手法
本文配图: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星期三是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泥人班”授课的日子,尽管连续几天给生病住院的外婆陪床,晨昏颠倒,但华天骅还是准时出现在“泥人班”的课堂上,这已是他带的第二个“泥人班”了。

    去年4月,无锡商职院首届惠山泥人现代学徒制班正式成立,学院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喻湘涟及其外孙、惠山泥人第五代传人华天骅任授课教师。

    惠山泥人历史悠久,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起源于明朝,传承至今,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什么、怎么教?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学校和祖孙俩共同制定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数万字惠山泥人文字资料为基础,开发“惠山泥人”“非遗专题设计”和“旅游工艺品设计”三门校本课程,由祖孙俩开展教学。

    “非遗保护有了年轻传承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创作和就业又多了新方向,这是‘双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建新表示,让年轻人喜欢惠山泥人,并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制作技艺,时不时还能来几次惠山泥人与现代艺术的“跨界”创新,这在无锡商职院已逐渐流行开来。

    “这是华天骅带着‘泥人班’学生共同设计的惠山泥人‘一手罗汉’,可放在手中把玩。”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负责人冯颀军告诉记者,作为“90后”非遗传承人,华天骅跟学生们擦出了“火花”。考虑到惠山泥人功能性不强,他们设计了这款以惠山泥人元素和工艺为基础,以紫砂材质、手中把玩为特色的产品。目前正在探索对该作品的商业开发。

    除了无锡商职院的课,华天骅还在无锡一些中小学兼课。别看华天骅现在在讲台上如沐春风,回想当初,他并不是心甘情愿干这行的。

    喻湘涟膝下有两个女儿,因各种原因未能传承。喻湘涟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外孙华天骅身上,希望用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外孙为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留下一条根脉。华天骅没有辜负外婆的苦心,从苏大环境设计系毕业后,回到外婆身边,正式开始学习泥人捏塑。

    初学的那几年,也是华天骅最艰难、纠结的几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小斗室,板凳要坐十年冷,对年轻人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华天骅每天对着一个个泥人,练手法和手势,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到家往往累得倒头就睡,“慢慢地,就感觉与同龄人脱节了。但挣扎了一段时间就想开了,外婆一把年纪还在坚守,我这个年轻人有什么理由放弃呢?”2013年,华天骅创立“天心莲泥塑艺术馆”,成为无锡惠山泥人最年轻的接班人。

    很快,华天骅就发现,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没有实用性,决定了惠山泥人注定是小众的艺术品,而且无论是饱满夸张的造型,还是色彩鲜艳的画风,都已经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去甚远,摆在家里大部分人都会嫌‘俗’,真正懂的人越来越少了。”华天骅说。

    华天骅在翻阅资料时,查到前人创作过一套大型的《蟠桃会》,十分精美。“惠山泥人不仅是小小的阿福阿喜或者玩具,也可以做成有场景、多人物、有故事的复杂作品,场景、气势大,但做工、美工依然可以很精致。”对华天骅的想法,喻湘涟总是给予鼓励。于是,华天骅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设计了手捏戏文《水帘洞》。在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这套作品一举夺得二等奖。

    记者走进华天骅工作室,两个桌子空了一个,年近八旬的外婆生病住院了。“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跟外婆一样,守着这门老手艺,直到我也老了,做不动了。”华天骅说。(苏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