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看书这一行为本身和书呆子并无逻辑上的联系,但是看书的态度或习惯不当,倒是有可能变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 那么,一个书呆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也许会沉迷于书本,对现实生活不太关心,或者爱套用书上的理论解释生活, 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另外,还可能拥有过于严肃、一本正经的迂腐性格。世人往往对饱读诗书之士心怀敬仰,但并不喜欢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那么,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成为这样一种人,作为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除了图书以外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 而有意义的事情,童话故事里固然有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但那毕竟不能代替真实而充满质感的生活。和小伙伴在一起游戏、追逐,度过一个兴奋、愉快的半天,和爸爸妈妈离开城市去野外旅游, 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或者亲手完成一件手工制品,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生活是丰富、生动的,如果家长能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他们自然也不会埋头于书本之中。 当我们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而宣讲书中的一些观点时,要避免一切以书本的标准为标准。不要让孩子以为只有书上说的才是对的,如果孩子想出了和书上不一样的合理观点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灵活、敏捷的思维习惯。比如:当书上出现一个“〇”的图案,我们不一定要急于按书上所言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圆形,而可以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能会说这个“〇”是太阳、月亮、灯笼,或者还会有烧饼、月 饼、车轮、大嘴巴之类的奇妙答案。孩子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无不闪烁着创造的灵光,如果家长只习惯照着书本的答案解释,恐怕就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而这种以本为本、一切照搬的思维定势正好和所谓的“书呆子”相似。 我们知道,书中往往有很多较为正式、规范的书面用语,它和 生活中通俗、直白的口语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家长认为学会这些 书面用语就能显*示孩子的语言水平,所以很热衷于教他们学说一 些不太懂的词汇。书本尽管给孩子展示的是一种较为成熟、规范 的语言,但也并不适合孩子完全模仿。其实,家长只要稍加留意、 方法得当,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爱看书而变成书呆子了。来自《0-6岁儿童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