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到医院进行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9岁时说话,认真的思考。爱因斯坦不喜欢学校的教育,当时的德国教育体制,军国主义色彩很浓。爱因斯坦的班主任是德国军队的一位预备役上尉,学校的教学活动毫无生气,如同军事化的训练,课堂上没有一丝活力。 爱因斯坦觉得自己性格无法适应学校的一切,他不习惯刻板的教学活动,更不愿死读书,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他的记分册上,除数学外,其他分数都不高。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人非非"。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来往。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想问一问学校的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适合做什么,这位主任毫不客气地回答:“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爱因斯坦还逃过学。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上在中学的生活让他无法忍受,爱因斯坦16岁那年,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圆。 但是,半途辍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老实、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临阵脱逃的主意。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可恶的学校。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