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燕 带孩子们从二楼走廊去小剧场参加年级组活动,恰遇中班的孩子们依次搬着小椅子从我们面前经过。“我们遇到红灯了!”排头的柏辰说:“看,他们正开着汽车通过马路!”身后的孩子们很自然地停下脚步,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同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会心的笑容。很快,看见中班的排尾了,柏辰又说:“绿灯马上就要亮了!”小朋友们齐数:“三,二,一,绿灯!”队伍开始继续往前走。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孩子们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生命的自我成长”——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就是不断、不停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钟会放弃这种发展。许多时候,我们把“守纪律”简单地定义为“听老师的话安静地完成某件事情”,但事实上,纪律是一个人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我控制能力。在这个孩子们自发的“红绿灯”游戏中,恰好完美地展现了孩子们自己判断问题、创造规则、遵守纪律的过程,从孩子们非常有乐趣的神情中,我能觉察到,这已成为幼儿生命的一部分。而这种幼儿倾听自己心灵呼唤而产生的自觉行动,也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是有利于提升人的生命状态的。 在我看来,幼儿人格的发展应该是第一位的,幼儿必须学会自己去判断生活的内在秩序,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而这一切,依赖于我们给予幼儿自由,让幼儿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反复练习中产生专注和有序,在长久的专注中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例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完全自主的,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当一个幼儿无端打扰另外一个专心做游戏的幼儿时,教师才会提醒:“来,我们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在这样的反复提醒中,幼儿会逐渐获得“不可以打扰别人”的概念。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对区域中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有时候也会出现因几个人想玩同一份材料而产生的争执,这个时候,也恰恰是幼儿自我建立规则的重要时刻。而因为是幼儿自己建立的规则,他们都很愿意去遵守。 那一天,静怡想去玩娃娃家,可是娃娃家里已经有乐乐、涛涛、果果几个小朋友在玩了。静怡站在娃娃家门口,脸色开始沉下来了。“静怡,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我一问,静怡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昨天就想在这里玩了!可是,每次我来的时候,这里的人就已经满了!”“哦,所以你现在有些生气了,你感到委屈。你想哭就哭吧。”我摸摸静怡的头,带着她来到生活区的另一边:“来,老师陪着你,我们来榨果汁吧,榨完了你可以送果汁给娃娃吃。”一会儿,静怡平静下来,安静地开始切苹果,榨果汁。在区域分享的时候,静怡说:“今天,我又没玩到娃娃家,心里很难过,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我每一次都玩不到娃娃家呢?我哭了一会儿,就去榨果汁了,后来,我把果汁送到娃娃家,娃娃家的妈妈邀请我去做客,我就在娃娃家做小客人了,把果汁作为礼物送给了娃娃。” 在日常的活动中,成人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发展情绪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帮助幼儿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在0-6岁阶段,情绪认知是最重要的认知,它甚至比认知外在世界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早期儿童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为此,成人要鼓励、帮助幼儿说出他内心正在发生的情绪:“我生气了。”“我感到愤怒或委屈。”成人也要经常把自己了解的情绪告诉孩子:“你看上去有些悲伤或孤独、兴奋……”“你很好奇。”“你在表达爱。”“你在关心别人。”这种概念和情景配对的简单方式,可以让幼儿直觉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由此逐渐感知和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 幼儿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他们每一秒都在发展自己的生命。所以,成人要让幼儿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幼儿在自由中、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从而形成纪律观念。成人要让幼儿在认知自己情绪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生命,使幼儿逐渐形成爱、平等、正义、尊重、成长、创造等价值观念,从而感受、体验并觉察生命的幸福,获得完整的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