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育儿百科_育儿知识_

中美儿童不同的“快乐人生”

时间:2014-05-03 15:09来源:英蕊少儿英语网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中国孩子都会念一首打油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在美国的学校里,这首中式绝唱要改成:乐,乐,乐,老师的功课!玩,玩,玩,学生的摇篮! 让
中国孩子都会念一首打油诗:“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
 
在美国的学校里,这首中式绝唱要改成:“乐,乐,乐,老师的功课!玩,玩,玩,学生的摇篮! ”

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干一切事就是快乐人生!

It is for fun ! 这不仅是美国孩子在运动场上的最高原则,而且也是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在一切游戏活动中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青少年教育。

在美国文化的词典里,快乐玩,同人生,同教育紧紧相连。

到底是什么形成了美国儿童社会的这个特殊环境呢?

看看美国的教育发展史,他们也经历过很多次观念上的变革。

19世纪中期,美国国内战争以后,工业化运动开始进入美国。大工业城市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大约在19世纪末期,美国曾出现过一场叫做“Recreation Movement”的娱乐运动。当时,纽约市区的孩子由于缺少活动场所,在大街上玩耍,常常被警察关起来。
 
这个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个叫约瑟夫•李的律师倡导并发起了在公共场所为孩子们建立游戏场的运动。1898年,他在波士顿参与建立了一个现代的儿童游乐场,包括供不同年龄的孩子玩的不同游戏场所。他还对孩子的“玩”进行了很多研究,写过不少书,其中一本《玩和教育》谈到了玩对孩子生理发育、对孩子社会成长的作用。

这场运动促成了对孩子教育的社会性关注,促使美国开始建立起庞大的民间体育活动网络。历史上,美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延续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实施严格的管教;学校里也实施压抑孩子的教学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多。于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1945年,一个叫做本杰明•斯勃克的人出版了一本叫《婴幼儿保健常识》的书。书中提出的崭新的教育理念,令美国全社会耳目一新。据说这本书在战后的三十年里,共发行了 2400多万册。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来自当时刚刚流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说,也直接受到了美国当代进步思想家约翰•杜威的影响。斯 勃克批评了传统的严格管教的方式,提出宽容、放纵的教育方法。

到了 20世纪60年代,在这个教育思想影响下长大的一代人, 又把他们所受的教育同当时流行的人类潜能主义相结合,形成了 尊重个人能力、个人自然权利的教育思想。

美国当今的基本教育思想就是这样起源的。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实施了半个多世纪后,当代的一些美国教育家又重新开始反思,譬如近期出现的加强学校评价标准的呼声就是一个例子。

物极必反,这是不变的规律。回国讲学时,有不少人对我说:“美国正在学习中国的这一套教育方式,说明我们做得很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他人……’

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对不同的东西进行否定或肯定。人类从生食到熟食,是一个进步;但现在又吃起“生”的色拉来, 这是“否定之否定”的飞跃。

中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很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近二十几年来的经济改革、社会开放使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地走向繁荣。宽裕的经济环境让具有注重教育传统的中国家长开始对孩子的教育环境重新进行思考。社会的开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发达国家的以发展孩子个性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迅速地进入这片渴望新观念的土地。

2000年,我回国内讲学,正是教育部发出的第49道“减负令”之后。我在全国很多地方走了一圈,对减负后学生感觉无聊、家长感觉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三无”现象印象深刻。我发现了中国社会对“玩”的困惑。一方面减了负,给了孩子玩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对孩子的“玩”忧心忡忡、顾虑重重。两种观念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什么是“玩”的含义?怎样理解“玩”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 中的作用?孩子应该怎样玩? 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核心: 一个怎样的生长环境才是最适宜孩子全面发育的环境?

美国的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玩”的态度,以及“快乐人生”的教育方法,为回答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实际的例子。 另一方面,进人现代社会以后,有关“玩”对孩子生理、心理、人格发展的作用的研究,实际上已经很广泛和深入了。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孩子就是孩子 玩的教育在美国》 黄全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