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爱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的、美国的,但凡孩子没有不爱蹦蹦跳跳的,中国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一般有几个渠道。天资好的小小年纪就进了专业体校,天资差些的可能会被幸运地选入学校的代表队,爱跑爱跳的也有可能到业余体校过过瘾。剩下的,就只好各自为战,好自为之了。兴趣来了,邀上几个朋友去踢一下野球什么的;心情不好时,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会在运动场上露面。 如果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一种个人的选择的话,可以说很多中国孩子根本没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说:“毕竟看球的人要比打球的多,怎么可能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打球呢? ” 让我们看一看美国孩子是怎样人人都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的。 相比之下,美国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要比中国孩子平等得多。为什么?因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孩子创造了许多机会。 就说美国的社区体育活动吧,开展得真有些像我们常搞的 “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不同的是,我们的“轰轰烈烈”有时间性:大会号召,小会动员,标语口号一哄而上,于是,群众运动也跟着热一阵。“运动” 一过又恢复常态。 而美国的社区体育运动则是既“轰轰烈烈”,又长盛不衰。而且什么项目都有,足球、篮球、网球、垒球、橄榄球、游泳、体操、溜冰、滑雪、高尔夫、跆拳道……应有尽有。一个赛季跟着一个赛季,一年接着一年。如此这般地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运动病”,运动一多了,人就麻木了,再运动、再动员就不那么容易了。美国的社区体育运动却好像对这种“运动病”有天然免疫力似的,无论什么时候“运动”,总会是人头攒动。 社区体育的生命力来自各种各样自发的“群众组织”,社区足球俱乐部就是其中的一个组织。我在《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过我在社区足球俱乐部当助理教练的经历。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不喜欢足球,只喜欢篮球、橄榄球和棒球。 其实,美国群众性的足球活动搞得十分火热。对高中以下的孩子 来说,足球总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 美国人踢足球非常讲究有组织地玩,因此大大小小的足球俱乐部、形形色色的足球队遍布美国各地,由社区足球俱乐部的初 级足球运动开始,到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选拔队,然后进入大学的足球队,再发展到全国性的专业足球俱乐部,美国的足 球组织网已经非常成熟、非常专业化。 但是,社区足球与专业足球不同。对一般的美国社区来说,都会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而且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是以孩子为 服务对象的。 每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都是美国孩子玩业余足球的好季节。 当然,冬天也有踢室内足球的。每到赛季,各社区足球俱乐部就纷纷组队备战。有意思的是,这种足球队招兵买马的原则是“来者不拒”——给每一个想玩足球的孩子一个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从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男孩、女孩、健康的、轻度残疾的,都有参加的权利。根据报名者的年龄和人数,组成不同的队。由于参加者众多,一个社区同一个年龄组的孩子往往会组成几个甚至几十个队。组队的方法是摸彩票一样随机“抽签”。技术出类拔萃的,连足球赛几个人踢都一问三不知的,体力强壮的,轻度残疾的,都“鱼龙混杂”地掺和在一起,组成一支支足球队。年纪小的,踢的是男女混合队。因为社区报名的女孩人数不够,无法组织女队间的比赛,就往男队里掺和女孩。 球队组织好后,“练”他几个星期,就开始进行各队间的循环赛。每到周末,社区内的各个足球场和公园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最后,各个社区的前三名还要进行区域的总决赛,看一看冠军队出自哪个社区。由于是“玩”足球,不是“赛”足球,因此, 我从未见过我们国内足球赛中常见的猫腻——为了社区的面子故意把好的球员“抽签”到一个队里。 参加这样的体育运动,孩子当然会是高高兴兴的。有天赋、没天赋都可以到球场上去蹦一蹦、跳一跳、乐一乐,没有任何门槛。 孩子参加了球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当一个人有权利选择他自己想做的事时,会产生欢愉的感觉和积极的参与精神,这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若被强迫参与,或者想参与但因机会不均等而没能参与,所产生的后果会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 相比之下,参加中国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由于其意义太重大了,既是为了活跃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是为了培养、发掘优秀的体育人才……一连串的崇高目标,让个人的需求和选择变得很微不足道,一切都得服从大局的需要。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孩子就是孩子 玩的教育在美国》 黄全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