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蚂蚁的故事”科学研究,让孩子们喜欢上了科学活动,在“蚂蚁会游泳吗”“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等一个个问题产生、探究和答疑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了教师对于科学活动的认识和把握。 ■魏亚 小蚂蚁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有趣的、神秘的、可爱的。一只只、一群群小小的蚂蚁,它们的世界里究竟都藏着什么小秘密呢?在我们幼儿园,幼儿就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游戏、探究和实验,时时刻刻在寻找、探索着蚂蚁王国的奥秘。 小蚂蚁,大世界 ——如何激发幼儿问题意识 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小蚂蚁终于来到我们教室里啦!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孩子围绕在小蚂蚁的周围,观察着它们的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蚂蚁的秘密,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索蚂蚁世界的兴趣,一天我问孩子们:“小蚂蚁的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小秘密,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来问问小蚂蚁呢?”孩子们当时的反应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热烈,更多的是沉默不语…… 爱提问、爱思考是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探究活动都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延续下去的。有了问题,孩子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可是几乎没有人来提问。如何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呢? 经验准备,扎实知识背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了解不够、经验不多,很难对其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产生问题。往往思考和问题都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然不知的状态下问题也无从问起。 上述例子中,教师让孩子们提出有关蚂蚁的问题,孩子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看见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对其他方面的了解和认识都比较简单,思维得不到较好的发散,也就很难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了。因此,在进行相关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孩子们了解有关基本知识,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才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多耐心多提问,强化问题意识。孩子们的思考需要时间,有时教师往往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很短的时间里就要求孩子们来提问,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养成胡乱提问的习惯。所以还是要多一点耐心,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进行细致的思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达成和体现“问题意识”的目的和价值。 教师也要学会多给孩子们提问的机会,活动前后组织孩子们说说自己碰到的问题,提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孩子在活动的探索、操作中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从而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小蚂蚁,大智慧 ——如何将科学原理“简单化”转述 随着“我们和蚂蚁的故事”主题系列活动有序进行,孩子们经常会突然问一些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问题,比如蚂蚁掉下来会不会死掉,蚂蚁为什么搬家,蚂蚁之间是怎么讲话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包含着一些科学的小知识,如何将这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描述,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了解其中的小知识呢? 一天,一个孩子跑来问我:“老师,蚂蚁会不会摔死啊?” 带着问题,我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蚂蚁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会摔死吗? A:“会摔死的,我们掉下去就是会摔死的。” B:“会摔死的,它会很疼的。” C:“不会摔死的,因为它有很多脚的。”
避开重力、阻力不谈,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我从另一个问题切入:“小蚂蚁最像我手里的什么?”(手里拿着一个苹果和一小片餐巾纸)孩子们很快地回答我:“餐巾纸”。又一个问题:“它们掉下来你觉得谁不会‘死’呢?为什么?”孩子们同样很快地回答我: A:“餐巾纸,因为餐巾纸很轻。” B:“餐巾纸,因为餐巾纸落下来的时候是轻轻地落下来的。” 再次回到蚂蚁的问题上,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其实只要将同样的问题融入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元素,帮助孩子进行一个经验的迁移,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了。 小蚂蚁,巧探索 ——如何提供辅助材料促幼儿发散思维 在“探索蚂蚁巢穴的秘密”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蚂蚁如何进行挖洞以及蚂蚁巢穴的组成部分都有了相关的了解,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来画一画蚂蚁的巢穴。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在各自“行动”着,我在“扫视”着孩子的活动,忽然,昕昕的举动吸引了我的注意。 只见昕昕将记号笔的盖子放在纸上沿着圆圆的盖子轮廓画出了一个圆形 我很吃惊走过去问昕昕“这是在干什么呀” 昕昕回答说“我在画蚂蚁挖的家呀圆圆的” 案例中的昕昕很敏锐地观察到了可以替代画圆形洞穴的工具,巧妙地运用辅助材料帮助自己画出圆形,让我深受启发:在科学活动中,辅助材料的提供,对孩子的观察、探究能力存在着重要的潜在影响。 科学活动中,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是我们最为重视的一部分,有些探索活动的材料老师可以提前预设,但有些时候,教师的材料可能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来解决问题了,不会主动地去寻求其他的材料进行帮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辅助材料的作用,提高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呢? 弱化“规则”意识。很多时候孩子们只是单一地操作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因为受到规则的束缚而导致思维不够开阔。怎么才能弱化孩子这种“规则”意识,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寻求其他材料呢? 弱化“规则”意识,要求教师发挥主要作用。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停滞不前时,当所提供材料满足不了孩子操作探索时,当孩子有更好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孩子寻找周围环境中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活动。 凸显讲评重点。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是思维层层递进的过程。 这里的讲评,除了评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获所得之外,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寻求其他方法或材料解决问题的孩子,也要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孩子发散思维,大胆运用其他材料进行活动。 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孩子们操作中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帮助。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多,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绝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可见,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幼教中心娄江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