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幼教日志_

让幼儿随心玩剪纸

时间:2014-04-21 11:08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脱稿剪纸不用在纸上画稿,直接进行剪纸创作,打破了以往的模仿式剪纸学习,让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发挥想象力,开展自由创作。 ■李丽华 中国民间剪纸是国粹之一,已被联合国教

  “脱稿剪纸”不用在纸上画稿,直接进行剪纸创作,打破了以往的模仿式剪纸学习,让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发挥想象力,开展自由创作。

    ■李丽华

    中国民间剪纸是国粹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我们发现,剪纸不仅能够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往的剪纸教学,大多采用模仿式学习和画稿剪纸,在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个性化表达远远不够,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脱稿剪纸”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脱稿剪纸”可以自主表达孩子们的愿望、想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开展自由创作。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感悟、做法和体会。

    感受剪纸魅力

    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

    “脱稿剪纸”顾名思义就是不用在纸上画稿,直接进行剪纸创作。它需要作者将要剪的内容在脑中形成画面通过剪刀随心而剪。而幼儿脱稿剪纸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作剪纸作品,打破了以往的模仿式学习模式。在剪纸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观察幼儿的剪纸能力、思维过程,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为了让幼儿近距离的体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我们组织开展了走进博物馆,与剪纸艺术家亲密接触活动。如:观看剪纸艺术家现场剪纸,参观剪纸展览等。在与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互动中,幼儿了解了剪纸的起源、剪纸蕴含的文化和历史,领悟到“艺术源于生活”,在惊叹剪纸艺术的生活情趣与简便易行的同时,激发了孩子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为了让教师们了解“脱稿剪纸”和用笔画好稿子再剪的不同之处,我们针对教师的困惑开展了体验式研究活动,让教师根据兴趣和经验,剪出一幅脱稿剪纸,体验幼儿在剪纸过程中的感受,通过体验大家总结出8个特点:一是孩子喜欢剪自己熟悉的东西。但不一定熟悉的东西就能剪得出来,这受到剪纸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二是在剪纸的过程中要先在脑中形成画面,在剪的过程中还要边剪边想,有时还要做临时的调整,整个剪纸过程都在不断地动脑。三是会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和事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开始剪起。四是剪纸可以体现出孩子是否自信。五是可以发现每个人对生活观察的能力不一样,有的细腻、有的粗犷。六是通过剪纸作品可以分析出幼儿最近的心理感受和兴趣爱好。七是调动生活经验很重要,要有手眼脑的密切配合,要精神集中不受干扰,要有使用剪刀的常规,有不浪费材料的意识。八是剪纸活动不能单纯用年龄段来界定,老师们剪出的作品也不是绝对的高水平,在剪纸中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是最重要的。通过体验式学习,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脱稿剪纸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细心、专注做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有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引发幼儿主动探索,脱稿剪纸是幼儿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贴近幼儿水平

    选择适合的剪纸活动

    在剪纸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剪纸常规的培养。为了能让幼儿安全的进行剪纸活动,老师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如:方便取用的剪纸工具盒、安全使用剪刀的小儿歌、传递剪子的方法、收集碎纸屑方式、幼儿活动时不同材料摆放的位置等等,良好的常规让幼儿在剪纸时能够将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创作的思考与快乐中,同时教师可以将精力放在观察和指导幼儿上,为顺利地开展剪纸活动奠定了基础。在安全的基础上,节约用纸是个更重要的习惯。在课上,老师们鼓励幼儿在一张纸上剪出更多的东西,将剪剩的纸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类,进行新的创作。

    在选择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会从班级幼儿使用剪刀的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再结合幼儿的兴趣去选择适合的教育活动。如:小班初期,教师们会设计一些让幼儿随意剪的活动,根据小班先动手再命名的特点,让幼儿将他们剪出的纸块、纸条进行命名,在此过程中既逐步锻炼了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又让幼儿在随意命名中感受成功,发挥想象力,同时老师也能通过幼儿对作品的命名了解每个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经验。

    为避免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元的不同的欣赏角度,让幼儿在爱剪、乐剪、多剪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如中班的“剪葫芦”活动,开始只给幼儿提供了一种标准的两个肚子的葫芦,幼儿按照这个标准怎么剪也觉得不如老师剪得好,有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只剪了一个就不想剪了,在活动中幼儿没有体验到成功,反而增加了挫败感,长此以往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从而对剪纸活动失去兴趣。剪纸艺术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中的葫芦有一个肚子的、有长脖子的、有小小的、有胖胖的、还有歪歪扭扭的,有刚长出来的青葫芦,也有放干了的黄葫芦。于是,老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葫芦,还让幼儿观看了葫芦娃动画片。孩子们对葫芦有了丰富的了解和认识,其表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拿着自己剪出的葫芦与老师提供的葫芦做比较,“你看我剪的像这个歪脖子葫芦。”“我剪的是大大的葫芦,能打妖怪。”“我的小葫芦特别灵活,妖怪捉不到。”“我剪的是刚长出来的青葫芦。”……每个葫芦都蕴含着孩子对葫芦的独特想法。老师及时引导:“你想的真好。呀!真的很像这个葫芦。想想还能剪出什么样的葫芦,再多剪些。”“剪了小葫芦,能不能剪个大大的葫芦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尽情地投入其中,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在不断思考和挑战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剪纸的技巧,提高了使用剪刀的能力和对剪纸的造型能力。

    多元评价方式

    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为了在创作过程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我们在评价孩子的剪纸作品时,更加注重他们在参与中是否专注,作品是否有自己的想法。避免用幼儿作品与老师的范例进行对比,用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

    在作品评价时我们发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评价时,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差,产生的互动和共鸣小;而将幼儿作品放在一起范范评价,幼儿又难以从评价中发现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评价方式上进行调整,教师首先在幼儿剪纸过程中进行认真的观察,在幼儿展示作品时,将作品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摆放,老师提问:“你使用了什么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我们一起说说这个方法的好处。”这样全班幼儿都要判断自己使用的方法,幼儿会觉得老师不是在评价一个人,而是在评价使用同样方法的人,同时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评价的角度也从单纯评价作品技能表现,转化为融入剪纸常规的评价、使用纸张巧妙性的评价、幼儿独特想法的评价、发现新方法的评价等等。使幼儿了解到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为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自由创作的需要,我们注重拓展材料的间接指导作用。如创设剪纸主题墙、册页、可调式吊饰材料等,拓展幼儿自由展示与交流的空间;提供各类纸张、立体纸、卷纸杯、纸盒纸盘等由大到小、由平面到立体的不同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不同传统剪纸符号及幼儿创作的剪纸的图案,启发幼儿的创作。提高了幼儿用自己独特的图符展示自我、表达感受、发表意见的愿望与能力。(作者单位:北京市新中街幼儿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