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吗?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无疑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大自然中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契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语言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所以儿童的语言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教授和训练” 来实现,它完全可以在孩子的各项日常活动中随时开展。我们知道,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使它比家庭或幼儿园拥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那么,在自然环境中的语言教育该如何进行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 激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美的自然风光。研究发现,很小的孩子就有感受优美环境的能力。面对美丽的景色,小孩子也会说出“我觉得很美啊”之类的话。在一次去威海旅游的 途中,一位母亲突然发现自己不满2岁的孩子面对大海,用稚拙的声音编起了儿歌大石头,哧通通;大轮船,自己游。”这就是孩子运用语言抒发自然之美的开始。孩子有时也会在游玩中想起平时学到的儿歌.并自然而然地加以吟唱。比如在春天的一次野外踏青时,孩子快乐地对父母表演着儿歌:春天花儿开,小草钻出来; 随风飘,向我弯弯腰;蚂蚁快快来,一起搬豆豆;蜜蜂嗡嗡嗡, 忙着去做工;春天多美好,大家蹦蹦跳。” 可以看出,在这里家长无须多 “教” 孩子什么,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2) 支持、配合孩子自发产生的表演游戏活动。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神秘的,走近山林、小溪对他们而言往往是一次富于挑战 的冒险。一个3岁的男孩走在山道上会四处寻找《西游记》中的妖精洞,还会冒出“不好,前面有妖怪!”之类的话。天真纯洁的女孩会去寻觅仙女的脚印,探访精灵的城堡。在这个时刻,成人不妨保护孩子心目中纯真、美好的一方天地,配合他们扮演一回童话传说中的人物。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能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其中之一就是在戏剧性的游戏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语言。 (3) 利用外出旅行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语言能力。观光旅行活动是孩子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机会。由于一般游玩时的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孩子的心情也较好,容易结识一些全新的伙伴。和同行旅伴的相识、了解、合作、嬉戏、分享等无疑就是一个完整的交往练习课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语言交往能力。 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往往是一种不教之教,但却让人受益匪浅。相信每一位有心的家长都有自己更深、更好的体会。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