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生就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受热捧 “大学生就业状况”之外语类学生“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受热捧在北京许多高等院校里,一些专门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小型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已经开始陆续举办,外语专业应届毕业生也热火朝天地奔赴各种面试活动,以期在6月份毕业之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单纯的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生除外语之外,是否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的英语听说能力,希望学生可以真正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外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学生一定要重视其他专业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式人才。” 情况调查 记者采访时发现,外语类学生的就业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对就业方向有规划。同时,应届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也趋于理性,“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已经被很多应届大学生接受。 做驻外记者实现人生理想 张雪阳是英语系大四的学生,她向记者表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驻外记者,我的一个学姐现在已经成为新华社驻英国的记者,她给我讲了很多采访中发生的故事和趣闻,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 张雪阳说:“我知道自己离做一名合格的记者还有差距,更不要说能独当一面的驻外记者了,可是我对自己的外语水平有信心,我希望能获得有驻外机会的媒体的实习、工作机会。我有决心从基层做起。” 进外企工作“全外语面试不容易” 胡丹是日语学院大四的学生,她说:“我希望毕业后可以到外企工作,外企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福利政策比较吸引我。” 胡丹参加了校园招聘会,她向记者表示:“现场进行的全日语面试确实让我有些没有准备,企业的负责人不太关注我的简历上有多少证书,而是直接通过日语面试来检测你的日语口语及听力水平。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真的很重要!” 企业声音 走访各类招聘会时,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简章中特别提出“要求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其实,很少有企业专门招纯粹的外语翻译类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是希望有语言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胜任诸如“公关类”、“销售类”的职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好自己本专业外语的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 “学生的外语水平我一听就知道” 王女士是国外某著名汽车品牌的HR,她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很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我在招聘时发现,现在的学生很愿意在简历中罗列各种语言等级证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证书并不能代表该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有的学生证书很多,可是真正用外语交流的时候却障碍很多;有的学生虽然没有什么证书,却有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王女士还表示,在招聘会中,企业往往会采用直接外语面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王女士提示广大学习外语的同学:“你的外语水平如何,面试官和你一聊天,就马上能听出来。学外语一定不能只会做题考试,一定要多听多说,提高自己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外语只是一方面,我们更看重整体素质” 记者在招聘会走访时发现一家苏州中日合资食品企业的招聘广告,开头有着这样的要求:“必须有驾照(入职前考取即可),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可以适应出差工作。”对外语的要求则写在后面:“有日语N1证书(日语能力等级考试1级)者月薪加500元。” 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向该企业在招聘会上的负责人了解情况,该负责人并没有过多地询问记者的外语水平,而是着重询问记者是否对食品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考查了记者遇到困难时的反应能力。 该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除了你的外语能力外,我们更加看重你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你需要掌握开车等基本技能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专家建议重视锻炼外语听说能力 某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孙新辛主任告诉记者:“学习外语的学生如果想以语言优势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现在学外语的人很多,可是能真正用于实践的人就比较少。所以学习外语的同学一定要在大学期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时,孙主任表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自己听、说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两方面的能力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真正提高外语交流能力,才能在应聘时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双料”人才更走俏 孙主任向记者强调:“外语,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外语之所以能够比其他专业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是因为它能够交流、传播不同信息的能力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各个行业。但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许多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在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与之擦肩而过。” 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再吃香,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现在,在拥有外语知识的同时,只有掌握相关的社会、金融、管理、IT等相关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交际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