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和数有什么不同?
我们知道, 数可以表示事物的多少或事物的次序。而说到对 “量”的认识,却似乎不像对数的认识那样清晰。其实,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量,如你正拿着的这本书有长度、宽度还有厚度,它与其他一些书籍比较,封面也许正好一样大,也许比某几本杂志要小些。你可以体会到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具有量的 特征。就像我们每天生活在数的世界中一样,我们每天也同样生活在量的世界中,数和量似乎没法分开。 然而,量与数的确是有区别的。有人对“量”做了这样的规定: “量是事物存在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分离量)和连续量(相关量)两种。”像书籍的本数、孩子的人数是不连续量,而长度、体积、时间、速度等是连续量。量是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来加以认识的,事物具有的量的特征称量度,量度通常是用量数 和单位量来表示的。由此说来,如果说“数”(我们这里指的是自然 数)是用来标示事物个数和次序的标记,那么“量”就是标示事物性状的单位。 孩子其实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日常生活中与量打交道了。最初,孩子对量的特征的认识更多凭借的是自己的感觉,他们能知觉到物体的大小差异,但对其他的量的认识还没有分化,因此他们把诸如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一概说成“大”和“小”。另外,他们对量的认识也不具备相对性,常常把物体的“大”或“小”看成是物体的绝对特征而非比较的结果。孩子到了 4~ 5岁,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迅速发展,他们能够比较精细地区分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 会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同的量,能判断相等量,会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但还不能达到量的守恒。5~6岁时,孩子对量的认识精确性进一步提高,对量的相对性也有了较好的了解, 同时还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帮助解决量的比较和测量任务。 总之,孩子对量的认识表现出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概念的发展过程,对量的差异性感知从明显的差异到不明显的差异; 对量的理解从绝对到相对;对量的语言表述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来自《0-6岁小儿数学教育》主编:张俊 |